基于文化模式的差异以及体制的局限,让中国人和美国人同时欣赏一个政治人物,进而长久地欣赏,十分地难;比这更难的,是在两性文化审美格局异化形态下,让男人和女人同样喜欢某个政治人物并能跨越时代价值取向的隔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则弥合了这两者之间难以逾越的的沟隙,成为了 “男人和女人的熊掌与鱼”。
基辛格能够“两全其美”,有时势的“风云际会”,有环境的机缘巧合,也与他个人的素养与性格特质息息相关。他温和中庸却不和稀泥的鲜明个性,守住“方寸”而游刃有余的政治智慧,深得中国人的心智认同;作为政治行为艺术的“炒作高手”,他在中美政治与外交场合的纵横捭阖也为其政治魅力大大加分。
当然,对于他笔下的中国,我们还是要辩证看待。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局限性,基辛格也不例外。他的所思所感所写,也都会带着浓重的个人色彩。但我们可“姑妄听之”,就当是多了一个从西方人的立场来观察中国的视角。恰如我们回头去看上个世纪费正清笔下的中国。只是与纯粹的学者费正清不同的是,基辛格骨子里还是一个政治人物。他笔下的有些太玄乎的事,若无对证,就当听听八卦就好。
能够赢得男性与女性的共同喜爱的基辛格,确实不简单。社会发展行进在趋向文明耦合的康庄大道上,但男女之间基于男权文化平台上的障碍与偏见却未见质的消解。不少人会将一些矛盾与竞争简化为性别问题。譬如说当下炒得沸沸扬扬的IMF新总裁之争,因为竞选者只余下法国财长拉加德和墨西哥央行行长卡斯滕斯,重要的职位竞争似乎就成了八卦体“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的战争”。值得注意的是,拉加德的性别问题不仅被男权社会关注,就是拉加德自己也似乎有点“信心不足”,此前她针对IMF前总裁卡恩“性侵嫌疑”问题表态,说还是女性更适合这个职位,因为女性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这就多少有点“语过”的感觉了。
在任何问题上对性别优势的过分强调,都会造成片面性乃至对抗性。何况有些所谓的优势是否真的是优势,实在是一个“权变”的观点。看起来稳操胜券的拉加德如此强调“女性的此种优势”,引起同为女性的我的些微反感。卡恩那样的错之所以是不能犯的,与性别无关,只与社会主流价值以及每个个体的自律底线有关。此间若以性别来强调什么,不小心凸显的是内心深处的“性别歧视”或者说是性别的自我轻视。连拉加德这样才能过人的人都会“口不择言”犯这样的低级错误,普通人情急之下的性别之误也就在所难免了。
其实,性别本无好坏之分。但“这个世界上没有好男人(或好女人)”之类的话语常常会听闻到。这其实是一种文化语境的再现。一旦一个人如此认为,他(她)的身边也许真的就没了“好的异性”。因为其自身的眼光已经被局限,只能看见 “不好”的那一面。而为异性尤其是女性划定某种界限似乎成为“文化表达”的一种时尚。
对每个人来说,比学习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平等宽容的人格锻造。而性别之误其实只是人生很小的障碍。但若连这么小的障碍都不能突破,宏图远景也就无从说起。从基辛格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自信与宽容的力量:有立场的不偏不倚和坚韧不拔,从来不说绝对的话,让一切事物的可能性慢慢呈现。也正因为他突破了包括性别在内的诸多误解与障碍,这才是基辛格,由此也就赢得跨域际与性别的人的共同欣赏。
不被某种偏见束缚,相对容易;不被任何偏见羁绊,很难;那么,让我们从突破性别之误开始,去锻造一颗平和公允的心:有着犀利的判断力,却不失宽厚。如此,便会于无形中突破许多障碍,获得更高远的人生。
赵夙岚
201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