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传播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1-12-29 00:00:00杜可琦
考试周刊 2011年55期


  摘 要: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础上,开始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包括传播学教育领域改革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者结合几年来在《传播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实践谈谈体会。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传播学》教学 应用
  
  多媒体技术实施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凭借其数字化、信息量大、互动性强、教学效果优、对学科的适应性强等特点,已在各种学科迅速发展起来。把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用于《传播学》教育,将会有力地推进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改革进程。作为一门与现代传播技术紧密相联的应用型学科,《传播学》教育的业务课程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及网络的采访、写作、编辑,以及广告制作和图像处理等,其突出特点是技术含量高,操作性强。如果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新闻传播教学,则既可以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又可以有效地使学生从中掌握现代传播技术,以适应未来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可见多媒体技术在《传播学》教学改革方面是多么重要。
  一、多媒体技术对老师的帮助
  1.利用多媒体网络课室进行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可与因特网连接,因为网络系统上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老师可以根据所设定的主题,收集大量的与新闻传播密切相关的动态素材,扩充教学内容,增大信息量。因此,多媒体网络教室为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备课效率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老师根据教学需要,也可以将自己或与其他老师合作制作的各类多媒体教学课件存入网上的信息库,在教学时随时调用,还可以根据网上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2.减少板书时间。
  由于《传播学》是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基础及理论课程,难度比较大,传统教学模式老师在上课时用大量时间书写板书,讲授给学生知识点的时间被大量占用,理论课程就变成了照本宣科,枯燥无味,学生对课程很难产生兴趣,教学效果差。而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大量节约了板书时间。并且在制作课件时,相关内容已进行了合理取舍,认真组织设计,以不同的形式效果展现在学生面前,课堂上可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增加课堂内的知识容量,进而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课堂反馈,合理调节授课进度,控制教学进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教学效率,强化教学效果。
  3.发挥主导作用。
  老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必须深入到教学大纲中,对教材潜心研究,合理处理,使每个课件都能体现课堂教学的整体构思,对文本、插图的处理及动画效果的播放都必须做到设计合理和思考成熟,针对重难点的不同特点,辅以事例、图表、影音资料等多种形式内容,使课程讲解更加翔实易懂。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必须依据本课程的特点及学生的文化水平和理解程度,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进行课件设计,对教学内容进行层次化处理,运用形象的画面、明快的色彩和悦耳的音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重难点。这样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效率,促进了能力发展。
  二、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更高效学习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类认识事物和从事社会实践的巨大动力,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最重要的内在动力。只有当学生对一门课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对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学方法是一种艺术,它可使学生和老师都感到愉快,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教学获得成效。”而多媒体教学正是兼具了生动、形象、直观,图文、视听等特点,通过高科技手段将精彩丰富的多媒体信息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视与听是人类接受外界信息最重要的通道。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们通过视觉获得的信息占人们信息总量的83%,来自听觉渠道的占11%。视听兼用,使人们可以真实、立体地感受到事物的特征。从记忆效果看,听到的信息能记住20%,看到的信息能记住30%,边看边听的能记住50%[1]。多媒体课件视听兼备、声画并茂真正适应了人的生理特性,因此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多媒体课件教学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一齐活动。因此,这种学习可十分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新的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增强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果。
  2.有效提升学生上课注意力,增强听课效果。
  学生注意力的高低,是评判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如何组织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力稳定保持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一直是广大教师们长期探索的问题,而交替使用几种授课方法可有效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中来,增强听课效果。传统教学模式由于总是以单调的板书和口头讲解进行,学生听课很容易分心走神。而多媒体课件融图、文、声于一体,动静结合,把看、听、说、写、想结合在一起,图文并茂、视听结合,富有吸引力,能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的注意力稳定集中,可以更好地增强听课效果,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3.便于开展个别化学习。
  老师制作完成本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并上传到多媒体网络资料室里,学生可以登录进入网络资料室,进行个别化学习。在这种情况下,传播的控制者是学生,学生是整个传播活动的中心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进度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比如学生对本课程哪一章节理解不够的,可以自由选择重新学习。或是干脆打破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授课形式,代之以个别教学和分组教学的形式,更有助于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自主进行技能训练。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可以将自己的学习结果传送到网络上,而网络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掌握程度进行评价来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也可按老师指定的路径查阅网上有关资料,对这部分内容再强化,直到取得满意的结果,也可以在网上与其他学习者交流、讨论。这样一方面形成了“人-机”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另一方面构建了人与人之间的网络沟通。老师通过引导,凭借多媒体,就能自行带领学生完成课题策划、项目研究,大大节省资源,简化诸多繁琐的程序。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其应用为传播学教学建构了理想的教学环境、全新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实现了教与学的重新整合,使教学活动中不仅能够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还能够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主客体间的教学交往,增强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有效提高教学效能。尽管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传播教学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原因有很多,首先是各新闻院系的经费普遍不足,普及多媒体教学设备还有困难。更重要的是,老师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教学软件的设计和制作水平跟不上。要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老师必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懂得一些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技术,并能自己设计制作教学软件或课件,随时解决上机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胡正荣.传播学总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248.
  
  基金项目:本文系内江师范学院教改《大众传播学教学模式改革》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