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时期高校干部教育问题

2011-12-29 00:00:00武丹
考试周刊 2011年55期


  干部队伍是高校办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事业的发展对干部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抓好干部队伍的教育工作,对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面向未来,高校干部教育工作要实现新的发展,必须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这就要求我们在继承传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因此,新时期对于高校干部教育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干部教育的内涵
  高校干部教育是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高校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影响干部思想意识和行为的过程,是一个以思想政治理论为基础,职业修养为主线,改革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综合性教育活动。高校干部教育,着重从干部所处的岗位、作用入手,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的政治、理论、文化和业务素质。
  二、新时期高校干部教育存在问题及成因
  1.对干部教育认识不足。
  目前,许多高校非常注重引进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学人才,注重加强业务人才的培养,而对于管理干部的培养教育、学习提高等则往往疏于考虑,能省则省。主要原因:一是高校领导认识不足,认为管理干部职责是执行,有大学学历或者具有基本的文字处理能力就可以了,不需要掌握太多的理论;二是管理干部对自身知识的拓展、能力的提升也认识不足,没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如此高校对管理干部的教育就成了“软任务”,对干部教育工作无安排、无规划、无检查、不督促。
  2.教育方式重形式轻效果。
  近年来,一些高校在认识不到位的情况下,为完成上级任务,对干部的教育方式单一,重点放在形式上,在写汇报材料上,学习活动主要是念念文件,或作几个专题讲座,一些研讨会大多开成业务工作总结会或是休闲度假会,而没有真正把干部培训教育作为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环节抓实抓好。主要原因是干部教育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集中学校各方面资源和力量,而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日常事务多,没时间顾及干部教育。
  3.教育内容不能满足干部需要。
  一些高校在干部教育内容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党性教育比较薄弱及脱离实际等情况,导致干部学习内动力不足、学用脱节、学风不正等问题。主要原因:一是干部教育基本上是采取全体人员集中听专题讲座、看录像等方式,无法有针对性地对某个岗位的干部进行教育培训;二是培训一般只停留在解读中央文件或会议精神,缺乏对某些深层次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解决不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因而不能调动广大干部参与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培训学习效果。
  三、新时期高校干部教育问题的对策
  1.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干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不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意识的启动、能力的提高、内在潜质的开发。只有树立正确的干部教育理念,才能为高等教育培养出能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质干部。转变干部教育理念,是干部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高校应立足高远的思维,将干部教育视为人才资源开发和干部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切实把干部素质培养和能力提升作为干部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要创新干部教育理念,必须树立三个理念:一是树立按需教训理念,即由拓宽知识面转到开发人的潜能和激发人的创造力上,由计划教训较到按需教训上;二是树立终身学习、终受教育的理念,教育广大干部在不同岗位、不同级别都要有新的学习目标、新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要求,激励他们不断更新知识,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创造活力;三是树立干部教育国际化理念,教育广大干部破除自我封闭、自傲自负的保守心态,开阔视野,敢于、善于学习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
  2.建立科学的干部教育规划。
  高校应按照国家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求,科学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及其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要求,围绕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突出干部在学习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强化培训需求导向,真正做到科学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成长缺什么就补什么。分级别、分类别建立适合学校发展和干部自身发展特点的干部教育规划。在教育过程中,改进讲授式教学,推广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教学,让干部真正学为所需、学有所获、学以致用、用有所成,把干部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工程来抓,贯穿于干部成长进步的全过程。
  3.建立可行的考评激励机制。
  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加强目标激励,把干部培训学习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把考察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激励干部立修养、增才干,学以致用,努力提高业务工作能力。将学习成绩优异、学有所成的干部优先评优、选拔任用;对不坚持学习、不重视培训学习的干部进行批评;对未参加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干部不予提拔,使干部清楚地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断为“充电”,为达到目标“加速运动”。二是完善考核内容。在考核内容上,突出政治理论、现代管理知识、业务知识方面的学习成效;在考核奖惩上,突出以奖为主、以惩为辅的评比办法。三是改善教学评估体系。由学员对培训项目、课程设置、教学效果、教学管理等进行测评,作为教学考学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