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积极的课堂气

2011-12-29 00:00:00金玉凤
考试周刊 2011年55期


  长期以来,“灌输—训练”的方式是教学的主要方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居高临下的权威,是控制知识和信息的话语霸权。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压抑的地位,在教师心目中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需要的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把学生引入学习天地的向导。师生之间不是灌输与接受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对话关系。这种对话关系中充满了学生的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也伴随着教师的启发、引导和点拨,充满了师生的讨论、沟通和理解。
  下面是我教学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十二册《正反比例的判断》一课的课堂实录,课后我进行了反思,感到一堂好课需要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我准备了下列案例,开设了一堂小小辩论课。
  课题《正反比例的判断》
  课堂实录
  一、谈话引入,点起战火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比较。由于时间有限,课堂中,发现有不少学生对一些题目提出不同见解,为了进一步弄清这些知识间的真相,今天老师特地安排了这节课,请同学自由组合甲、乙两方开展辩论,老师当你们的裁判,好不好?
  生齐声回答:好!
  【这一环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开展数学活动做好准备。】
  二、引出课题,激起辩论
  师:今天这节课,甲、乙双方的同学展开辩论课题是:辩论下例各题成不成比例关系,成什么比例,请说明理由。
  【开门见山地提出关键性的问题,将学生置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
  投影出示题目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
  (2)车轮的周长一定,车轮的转数和所行驶的路程。
  (3)两个相互咬合的齿轮和转数。
  (4)平行四边形的底一定、面积和高。
  甲、乙双方同学有两位同学进行发言,达成共识,(1)、(4)两小题是正比例关系,(2)、(3)是成反比例关系。
  【联系实际,由表及里,步步深入。】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说明理由。
  (1)订阅扬子晚报的份数和钱数。
  (2)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
  (3)欢欢拿一些钱买课外书,书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
  (4)铺地的面积一定,方砖的边长和所需的块数。
  (5)小明的身高与体重。
  (6)塔的高度和影长。
  甲方:因为订阅《扬子晚报》的单价是一定的,所以份数和钱数成正比例,乙方同学同意。
  乙方:正方形的四边是一定的,所以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甲方同学赞同。
  甲方:欢欢拿一些钱买课外书的总价是一定的,所以购买课外书的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
  乙方:不同意!因为课外书有许多种,不能单纯地说单价一定,假如一本课外书的单价越贵,购买的数量反而越少,反之,一本书的单价便宜,购买的数量反而越多。如果,欢欢不是买一本同样的课外书,而是买几本课外书,请问甲方同学你认为还是成反比例吗?
  甲方:成反比例,前面你们提到的一本书的价格贵一些,购买数量少一些,反之,购买一本书的单价便宜,数量就多。后面提到如果欢欢不是买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