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耀昌就是我们自己

2011-12-29 00:00:00叶檀
南方人物周刊 2011年36期


  沃尔玛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陈耀昌辞职。在此之前,世人不识陈耀昌。但梳理陈耀昌的工作经历与作风却让人感慨,陈耀昌是你、是我、是我们,我们正在经历相同的转型期痛苦。
  陈耀昌有漂亮的履历,熟悉商业和市场,他因重庆门店销售假绿色猪肉受到处罚,但获奖名单却显示其是一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物。2010年陈耀昌被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与百人会联合授予“光华千玉奖——绿色贡献人物”荣誉;2009年被《福布斯》中文版选为2009年度低碳经济人物,入选由《环球企业家》杂志主导评选的“推动中国商业国际化25人”;2008年,他当选CCFA2008中国连锁年度人物,荣膺“中国最具社会责任企业家”荣誉称号。
  够了,上述所有荣誉都无法证明陈耀昌的责任感,绿色猪肉事件却显示他“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陈耀昌人格分裂?
  如此理解显然是肤浅可笑的。这位国际人才身上,纠结了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的一系列制度与技术难题。
  沃尔玛自1996年进入中国以来,至今未能摆脱业绩亏损的状况。为了扭亏为盈,沃尔玛美国总部要求中国区削减费用、增加营收,而中国区高管提高了各个门店的销售业绩指标,自上而下的压力传导,让每个门店的业绩压力陡升。
  为了降低成本推进本土化战略,包括沃尔玛中国的采购更加本土化,不同地区门店的商品组合不断本地化,如北京的冰糖葫芦、湖北的热干面等。2010年3月份,沃尔玛正式推行大区建制,设立华北、华东、华南、华西等大区,并分权给各个大区总监。在采购方面,沃尔玛深圳总部除了掌管一百多个全国供应商外,其他商品的进场权、定价权、促销谈判以及陈列等权力都下放到各大区,这是对沃尔玛“中央集权模式”的颠覆。
  陈耀昌的改革虽然与沃尔玛的传统与文化不符,却实实在在地降低了成本,因此陈耀昌才能不顾剧烈冲突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而快速扩张、大规模本土化、大区式的经营方式引发了另一重风险,即质量管控问题。
  陈耀昌得意地说,我们超过99.9%的员工来自中国本土,商场总经理100%由中国本土人才担任,他们最知道中国顾客需要什么,沃尔玛95%以上的产品又是本土采购。但他忘记了,一不小心,有机食品就会变成化学食品。在中国,大型零售商控制产品质量将承担比国外高得多的成本,而这与将最低价的产品带给消费者的宗旨矛盾。
  如果说,陈耀昌必须引咎辞职,国内出售有色馒头的超市卖场是否应该停业整顿?未能善尽监管之职的工商与质监等部门是否应该有大批官员引咎辞职?他们是否应该对有毒食品泛滥感到羞愧?
  中国沃尔码的总部在深圳,税收全部交给深圳,全国各分店的税一直都是经由深圳总部缴纳,因此迟迟难以进入重庆、上海,一些城市干脆拒绝了沃尔玛。
  2011年6月27日,与上海市商务委员会签署《关于推进沃尔玛在沪发展电子商务合作框架备忘录》后,沃尔玛正式宣布在上海设立其全球电子商务中国总部。这标志着沃尔玛正式启动了在中国市场的电子商务之旅。2008年,沃尔玛赞助了世博会中的美国馆。而重庆,没有收获。这不仅是沃尔玛的难题,更是所有商业企业的难题,为什么各地区争夺总部经济,原因是总部是税收之源。对于很多分部城市而言,允许外资进入,不过是花钱赚吆喝。外资,或者妥协改变财务管理模式,或者与各个地方政府一一勾通。
  重庆事件发生之后,沃尔玛的几位主要负责人已前往重庆,该公司声明,“多日来,我们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工作并根据重庆工商部门的指导,对相关问题立即纠正。”
  陈耀昌辞职,似乎是件商界小事,但却真实地反映了本土化过程中的税收制度与产品质量监管等方面的困境。这位用再生纸印名片的职业经理人,一不小心成为整顿过程中的食品质量恶化的罪人之一。在某种程度上,陈耀昌就是我们自己的投射。
  真是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