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摄影收藏体系

2011-12-29 00:00:00陈幼楹
摄影世界 2011年7期


  编者按:2011年5月17~19日,在北京CBD一个约300平方米的房间里,整齐地展示了几千张从19世纪中叶的摄影名作到当代影像艺术品。跨越了150年的影像艺术品,让观者如同行走在岁月的长河里,感受着心灵里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的震撼。这是华辰2011年春拍的预展现场,也是2011年众多春春季拍卖会中唯一的影像专场,吸引着远至纽约、巴黎的摄影藏家的到来。春拍落锤后,本刊采访了华辰影像,以期探究中国影像收藏市场的变化与发展。
  
  摄影世界:从2006年华辰首次影像拍卖会举办至今已5年了,这次是第九次影像专场,有媒体称华辰是“中国影像拍卖市场的坚守者”。
  华辰影像:不仅有坚守,也有发展。这次春拍我们上拍了309件影像作品,是最多的一次。现在在中国有能力开设影像专场的拍卖行不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货很难找了。还有,在中国尚无摄影博物馆的情况下,有评论称华辰影像的预展是目前中国最好的摄影博物馆,很多学者都专程前来看预展,国内外的学者专门来电话索要我们的影像拍卖图录,甚至有几位一线的知名艺术家,专门在预展期间来浏览上拍品,一呆就是两三个小时……
  
  摄影世界:华辰影像对中国摄影史上的艺术家的找寻和挖掘,已经引起了摄影史学界的关注,这次春拍有什么“新”人、“新”的史料?
  华辰影像:国内部分,有林泽苍(1903-1961)亲手制作的《浙东纪游》原版老照片相册。现在的摄影人,没有多少人知道林泽苍了,这次我们找了很多老人,希望了解一下林泽苍,但都说听说过这个人,不了解详情。林泽苍是中国摄影学会和黑白影社创始人,民国摄影界的风云人物。他编写的《摄影须知》曾是中国发行量最大、发行时间最长,最有影响力的摄影普及教材。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林泽苍获罪入狱,1961年去世。这也是我们第一次见到中国摄影史上被“遗忘”了的人物的原版照片。这位曾经因政治原因而被“屏蔽”的人士,值得好好地研究。
  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和资料的缺失,大陆学者较少涉及民国摄影艺术史的研究和收藏。这次有两件良友全国摄影旅行团拍摄的原版照片册《中国风景美》和《中国建筑美》,这个摄影团体在上个世纪30年代曾拍摄了很多照片,是一个活跃的重要摄影团体,但是,我们现在对它了解甚少,摄影家梁得所、张源恒、欧阳璞、司徒荣在大陆也鲜为人知。这些摄影家和原版老相册的面世,为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讯和实物。还有,两本摄影集分别由民国政府的高官汪精卫和林森题写书名,有的还有签名和印鉴,可以看出民国高官与摄影艺术有着深厚的渊源。
  
  摄影世界:前几年,我们看到华辰介绍了保罗·尚皮翁(Paul Champion,1838-1877)、恩斯特·柏石曼(Ernst Boerschmann )、汉茨·冯·佩克哈默(Heinz von Perckhammer)、怀特兄弟(White Brothers)、西德尼·戴维·甘博(Sidney David Gamble,1890-1968),威廉·盖洛(Williams Geil),唐纳德·曼尼(Donald Mennie)等被摄影史所“遗漏”的外国摄影师,这次有新人吗?
  华辰影像:弥尔顿 · 米勒(Milton Miller)的照片第一次出现在华辰影像的拍场上。米勒不算新人,不过中国摄影史认为米勒的照片局限于西方“猎奇”的视角,缺乏对中国社会深入的感受和体会。这种评论有偏颇之处,没有反映米勒在中国摄影史上的地位,近年来出现的史料表明,米勒不仅是最早在中国开设照相馆的摄影家之一,还是极为优秀的照相馆肖像摄影家,他拍摄的19世纪中国人物肖像为包括大英博物馆在内的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的珍品。
  还有摄影家埃米尔·罗斯菲尔德(Emil Rusfeldt)拍摄的《四位女乐手》,19世纪西方出版的多本中国的书都采用了这张照片,是一幅广为传播的中国形象。有一位视觉传播学者看到这张照片后道:“太像陈逸飞的作品了!不对,应该是陈逸飞的作品太像这张照片了!” 这次将它做了图录的封面。但是,罗斯菲尔德在中国呆的时间非常短,作品也很少见,要确认他什么时候来中国、在哪里开设照相馆、拍了什么都是问题,他也是中国摄影史上一位被“遗漏”的摄影家。
  瑞士摄影家皮埃尔·约瑟夫·罗西耶(Pierre Joseph R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