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革命文物送回家

2011-12-29 00:00:00梁星
台港文学选刊 2011年4期


  2010年金秋时节,《台港文学选刊》杂志社一行四人赴湖北出席第十六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时作为’2010海峡诗会主办方工作人员,从武汉开始启动诗会活动,期间我们荣幸地与来自美国旧金山的华侨招思虹女士相逢。当时以为她仅以美国华文文艺界协会副会长的身份出席相关研讨会,没想到,她还给自己安排了另一项重要任务——将在旧金山等地搜集到的部分珍贵文物捐献给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于是迢迢万里,她的行囊比其他与会嘉宾的都更加贵重。
  因缘际会,招思虹女士的美国华人收藏协会秘书长身份,为我们在由武汉赶往宜昌参加另一场学术会议的途中获知。在长途大巴的颠簸中,招思虹慎重地取出她随身携带的藏品,为我们逐一介绍收藏经过。此时,一幅幅关于她和她的团队为避免珍贵文物流失而辗转奔波的感人画面在我们眼前铺展开来。
  在旧金山华人区,招思虹的有心之举几乎家喻户晓。她已用六年多的时间专门收藏散落在民间与辛亥革命有关的文物。旧金山和夏威夷曾是孙中山先生在海外从事革命活动的大本营,留下的文物种类十分丰富,收藏研究价值不容小觑。但随着一些收藏者相继过世,有些文物面临着丢弃和损毁的命运。招思虹每每得知这些信息,便马不停蹄地前往抢救。在她的收藏中,有孙中山先生和黄兴等人鲜为人知的题词和亲笔信,还有旧金山华侨当年游行所用的五色旗和花车照片,以及在美国发行的纪念辛亥革命的首日封和邮票。最近,她还兴致勃勃地打来电话告诉我们她又征集到孙中山在美演讲的黑胶唱片等一批珍贵实物,准备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带回祖国。
  招思虹用自己不多的薪金和积蓄,数年中为收集这些纪念品殚精竭虑,而她丝毫没有靠这些文物藏品获取个人利益的私心,只要能找到,就通过竞拍、劝捐、民间搜集等方式先进行收藏再想办法捐回国内。为收集散落在海外的各种珍贵文物,她还发动侨居美洲的华人华侨组成了一支抢救中国文物的团队。她的先生、亲朋好友及招思虹所著《金山之路》的读者们在她的感召下,纷纷加入这个团队,投身这项让祖国文物回家的工作当中。风尘仆仆的招思虹每次回国,都带着数只满载藏品的大箱子,一下飞机就和有关博物馆联络并当面清点交接,有时因为交接工作连续几夜不眠不休。
  如今,已经接受招思虹和她的团队捐赠的有: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首都博物馆、华侨历史博物馆、广东南海博物馆、广东中山市博物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广东韶关博物馆、武汉辛亥革命纪念馆和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等,收藏数量达三千多件。
  回想当初,笔者在为招思虹女士和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穿针引线之际,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台港文学选刊》时任主编杨际岚、副主编宋瑜也敏感到,兼具作家和收藏家双重身份的招思虹此举与《台港文学选刊》已初步形成的2011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编辑设想不谋而合!于是,有了本期纪念辛亥革命图文专辑的编发。涓涓溪流,向海而奔,难忘海外华侨华人拳拳赤子心、悠悠报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