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大懂音乐,特别是对西洋音乐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可是到了奥地利,不懂音乐的人都会被感染,更何况是那些音乐爱好者了。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素有“音乐之都”之称,几世纪以来,音乐一直都离不开维也纳,与它紧紧相连。它是孕育出音乐天才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和约翰•施特劳斯的圣地。如果您喜欢音乐,维也纳绝对让您无法忘怀。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的华尔兹圆舞曲。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逸、回荡。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议事时,会前会后也要各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惯例。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夏季到奥地利,不论哪座城市,几乎都可以看到室外广场露天音乐会,有的音乐会会场边上就是露天餐桌,人们边吃喝边欣赏音乐。当地朋友说,奥地利人喜欢这样边吃边喝边聊边听音乐的氛围,这样一天工作的疲劳就会一扫而光了。在奥地利,人们说“没有音乐就没有酒家”,这也反映了当地餐饮业的特征。这种特征最初还是起源于维也纳,逐渐向全奥地利扩散开来。
在维也纳市政广场,有一家“施特劳斯音乐餐厅”。酒家老板承袭了施特劳斯生前曾不断在这里举办音乐会的习俗,雇佣了本地一流的乐队,专门在酒店演奏,春暖花开后就到室外演奏。到了夏季,这里的人们就有在露天餐桌就餐的习俗,客人们一边品尝美味佳肴,一边欣赏《蓝色的多瑙河》等名曲。到音乐高潮时,常有情侣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着优美的旋律在草坪上翩翩起舞。酒家的生意也异常火爆。
闻名遐迩的音乐大师们和享誉全球的新年音乐会,使维也纳成为许多人向往的旅游胜地,旅游业的发展又给当地带来餐饮业的繁荣。在饮食方面,从维也纳辐射到其他国家,不是单纯的土豆烧牛肉式的西餐,而是充分展示国际餐饮的风采,百家争鸣,应有尽有。包括法国菜、中国菜、日本料理、瑞典菜、美国菜等。据当地人说,维也纳除了比较叫座的希腊和意大利餐馆以及土耳其的烤肉外,最大最引人注目的当数中餐馆。如不包括咖啡店和酒吧,在维也纳的饮食王国里有三分之一是中餐馆,多达四五百家。而别的中小城市,中餐馆也是随处可见,随着中国旅客一年比一年增多,中餐馆可以说是遍地开花。不但中国游客喜欢在中餐馆就餐,就是当地人也越来越认同中餐色香味俱全又实惠的特点。
每到夏季,奥地利与其他欧洲国家一样,马路餐桌开始盛行,特别是到了晚上,基本是家家爆满。人们在马路餐桌就餐,几个朋友或同事或情侣相对而坐,边吃喝边聊天,边听音乐,这样的夏季过得非常滋润。马路餐桌或酒家门外不时也有街头艺人在弹唱,有的是独自弹唱,有的是几个年轻人或学生在展示他们的技艺。不论是哪种艺人,都很投入,食客给不给小费都是自便的。笔者发现,这些艺人的出现不但不影响酒家的生意,相反都会给酒家带来更多的食客,所以这些艺人都是受欢迎的,既能红火酒家的生意,又能增加用餐者的食欲。
我们常形容女人姿色美丽诱人或自然景色幽美秀丽为“秀色可餐”,而在维也纳乃至整个奥地利,音乐几乎与酒家餐馆是不分开的,真乃“音乐可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