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仔粥”,是福建漳州南诏独特的一种小吃。相传清朝年间,诏安城内有户官宦人家,祖母太夫人持家严谨。长孙成婚后,新媳妇过门三日即下厨房,亲自动手料理全家膳食,自己却只能在厨下吃家人用餐后的残羹剩饭。长孙看了爱妻长期受委曲,心生不忍,于是每天饭后就到厨房用鱼、虾、肉等菜肴快速地为媳妇做粥喝。有一天刚把粥做好,老太夫人便走进厨房,一脸诧异地问孙子在忙什么。长孙机灵地回答道:“做猫仔粥,把剩饭剩菜掺在一起给猫吃。”因为家中确实养有几只猫,老太夫人也就信以为真了。
猫仔粥中注满了少年夫妻的情爱,自然鲜美可口,回味无穷。左右邻居听说猫仔粥好吃,都来打听怎么个做法。就这样猫仔粥传出去了。从此,闽南民间美食就传下了这种用各种鲜料快速煮的猫仔粥,这也成了闽南老少都喜爱的传统风味小吃。
有关猫仔粥的来历,闽南地区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南宋末年,临安失陷,小皇帝赵昺及左右丞相陆秀夫、陈宜中等人被元军追杀,南逃至闽南沿海地区。一天,他们随身带的粮食殆尽,饥肠辘辘。左右丞相轮番背着小皇帝来到渔村一个大户人家乞食。财主见是几个满面尘土的乞丐,就把饭后准备喂猫的残羹剩饭做成粥施舍给她们。君臣几人饥不择食,当即便风卷残云般地将粥食尽。后来,他们南逃到广东崖山安排下来,一谈到那段难忘的逃生经历,便想起那顿美味的粥来。可是,皇帝身边的御厨却做不出这样的粥来。后来御厨灵机一动,驾舟返回当初皇帝乞食的渔村,学会了这种粥的制法。不久,崖山亦被元军攻陷,那位御厨逃回了老家闽南,从此也就运营起独家风味的猫仔粥来。
猫仔粥主料选用上乘的江南大米,浸泡后沥干,放入铺有纱布的蒸屉蒸到米心刚透时,歇火备用。有客人光顾,摊主即抓一把饭粒放入碗里,再调配下粥菜肴,有鱼片、肉片、鱿鱼、牡蛎、蛏肉、猪腰、猪肝、虾仁、菜心、香菇、茼蒿、芹菜、蒜丝、葱末、猪骨汤等二三十种配料。客人在小桌边坐定,摊主就在锅里放入猪骨汤烧沸,手脚麻利的摊主像药剂员抓药配方一样,分主次顺序地把饭粒和菜料倒入勺锅里,紧接着猛煽炭火煮熟,加上葱、蒜、芫荽、味精、鱼露、胡椒粉等作料即成。顷刻间,一碗香喷喷、热腾腾、香气扑鼻、鲜美可口的猫仔粥便端到食客面前。
猫仔粥讲究的是材料的新鲜和现做现吃的热烫,所以味道极好,即使大热天也很受欢迎。米粒韧嫩,清淡,鲜美可口,令人胃口大开,越吃越爱吃。
经营猫仔粥的小摊都是入夜摆在大街小巷中,点上一盏灯,卖到凌晨2时或3时,小摊宛如一只守夜的猫仔。“来吃猫仔粥啊,鲜香又利口啊!”每到夜幕降临,在南诏地区的街市上,三三两两的猫仔粥小摊上便会传出一阵阵热闹的叫卖声,而那诱人食欲的香味也随之在街市上飘散开来。
猫仔粥后来也传到了港澳台和东南亚等地。如今,凡是回到祖籍的海外侨胞,都要吃上一碗猫仔粥。当他们品尝这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粥品时,都备感亲切,因为这碗粥能够唤起他们对故乡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