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奇人隋国庆

2011-12-29 00:00:00贾建湘
中华儿女 2011年9期


  在中国,一辈子写过20本甚至30本书的作家,是大有人在的,而写过五六十本书的人恐怕就微乎其微了。
  当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走进隋国庆宽敞的书房时,满屋书香四溢,沁人心脾,给人一种厚重典雅的感觉,面对四壁精美的书柜,我粗约估算了一下,屋内的藏书大约有一万五千册之多。他轻轻地走到一个特制的书柜前,用手指着里面的书淡淡地说:“这都是我自己写的、编的一些书。”顿时,我惊呆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全都是你写的?”我连忙追问:“总共有多少本?”
  他抿嘴一笑,喃喃地说:“总共是260多本吧”。
  天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天文数字”呀!
  我猜想,如果把这些书摞在一起,恐怕比他一米七的个头还要高出一截。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能写出260多部书,这在中国文化界都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给人一滴水,自己要先储备一桶水”
  
  1972年,高中刚毕业的隋国庆成了一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更是生产队里的一名种田能手。然而,一件令人伤心的往事,从此彻底地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那是初夏的一天,隋国庆背着锄头走在田埂上,无意间用脚踢翻了一个瓶子,他蹲下一看是一瓶除草剂,再抬头看田里的老农忙得汗流浃背,正在一个劲儿地往禾苗上喷洒。他感到事情不妙,忙大声问道:“大伯,您这是喷的什么呀?”
  “农药。杀虫子的。”老农头也没抬,继续干他的活。
  “哎呀,您快停下。”隋国庆急了,大声吼道:“大伯,您搞错了,这哪是杀虫子的农药,这是除——草——剂!”
  “哎唷”,老农一听急坏了,顿时苦着个脸,自责道:“你看我这个老不死的,真糊涂呀!”说完老泪纵横。
  翌日,一丘丘绿油油的禾苗变成了一片片泛黄的枯草……
  老农误将除草剂当作治虫农药使用的事,一时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的笑柄。惟独隋国庆没有笑,他的心在颤抖,象被刀割一样地痛。他想:中国的农民是最纯朴、最勤劳、最善良的。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农村的教育是落后的,农民的文化知识是贫乏的,更谈不上科学种田。农村生产力的落后和农民科普知识的贫乏,不能不说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悲哀。从此,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习科学知识,普及科学知识,为老百姓造福。
  他跟村里的几个高中同学一商量,一个重大的决策出台了,他们打算筹办一份科普小报,旨在宣传科普知识。于是,他们几个人把平时节俭下来的零花钱凑在一起,到商店买来了钢板、白纸、圆规等文具,白天就到废旧的报纸上找科普小知识,编写稿子;晚上就认真地刻钢板,搞美术设计……正当他们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一件最重要的工具却被他们遗忘了——油印机。
  这无疑就像一瓢冷水浇到了他们头上。要知道,一台油印机的价格是四十几块钱,再加上油墨十几块钱,这在当时的农村并非一个小数目,仅凭几个年轻人是无能为力的。为解燃眉之急,他们就到学校借。老校长听了他们的来意,微笑着连连点头,破例将油印机借给了他们。
  他们兴高采烈地回到家,饭也顾不上吃,就拼命地干了起来,蚊叮虫咬全然不顾,一直忙到凌晨两点多钟。终于,一份凝聚着他们心血和汗水的“科普小报”在煤油灯底下创刊了。
  第二天清早,他们几个“报人”又火速带着散发着油墨香的小报,挨家挨户地免费赠发,看到农民兄弟们读报时的张张笑脸,隋国庆心里乐开了花。
  隋国庆常说:“给人一滴水,自己要先储备一桶水。”科学的东西是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的。要搞科普创作,就得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可在那些“知识越多越反动”的日子里,读书也几乎成了一种奢望。隋国庆却反其道而行之,当时没书看,他便偷偷地到当地的“臭老九”或者“右派分子”家里去借。为了能够买到自己心爱的书籍,他就上山挖草药、下河捕鱼虾,用换来的钱买书。
  一天,隋国庆又突发奇想,眼下农药紧缺,价格昂贵,能不能自己来制作农药哩?他便将村里山头上生长的黄藤根、号筒杆采回家,先切碎,再用温火慢慢熬制,待熬制出来的水冷却后浇到田里杀虫。尽管这次大胆的尝试没能达到他预期的目的,但为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正好印证了爱默生的那句名言:“人们喜欢猎奇,这就是科学的种子。”
  
  从学生到“隋老师”
  
  1980年,隋国庆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岳阳师范学校,实现了他多年的梦想。一种求知的热情犹如火山般从他心底迸发出来,教室——食堂——寝室三点成一线,这几乎成了他学生时代的全部生活内容,节假日也从不逛商场,惟独挤出一点时间进一进书店或图书馆。由于他孜孜不倦地学习,辛勤的汗水很快得到了回报,各科成绩名列前茅。
  一天,校领导把他叫到办公室,谈起了一个令他意想不到的问题,因学校老师紧缺,学校想请他代四个班的化学课。这一次,隋国庆处在了一种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不答应吧,他又担心校领导不满意,影响自己今后的前程。答应吧,自己本身还是个学生,有很多知识自己仅是一知半解。经过再三考虑,隋国庆作出了最终决定,同意代四个班的化学课。尽管他的答复校方是满意了,可却苦了他自己。
  他采取“笨鸟先飞”的方法,自己先抓紧看书,认真做好教案,然后再硬着头皮上讲台。开始,他尽量把每堂课讲得满满的,下了课便赶紧离开,生怕学生们提问而自己答不上来。谁知这一招还真灵,他的课很快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他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可接下来的麻烦又随之而来,平时,老师们叫他学生,而学生们又喊他“隋老师”,有的场合,班里的同学不知是喊他“同学”好,还是喊他“老师”好,自然也就生出许多有趣的故事来。
  隋国庆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他既要读书,又要讲课,还要抽出一些时间,真枪实弹地搞科普创作。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隋国庆自然也不例外。开始,他眼看着其他同学写的科普文章,十有六七都陆陆续续在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心里羡慕得要死。而自己寄出去的百多篇稿子,要么是石沉大海,要么是一封封退稿信。
  一些同学的热嘲冷讥更是不堪入耳:“国庆。你冒得一点名气,寄出的稿子恐怕编辑连看都冒看就丢到篓子里了。”“你写作是费力不讨好,还要倒贴邮票、信封,几划不来唷。”
  夜深了,隋国庆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他暗忖道:难道同学们讲的真是那么回事?于是,他打算试试看。过了几天,他又写了一篇文章,自己故意用浆糊将两页稿纸粘在一起寄了出去。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编辑部退回来的稿子,那两页纸仍然还是粘着的。他仿佛吃了人家一闷棍,感到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侮辱,这件事对他打击极大。他有些犹豫了,徘徊了……
  这时,彭庆达老师好像看透了他的心思,便鼓励他:“国庆,任何事情都要看淡一点,不必那么认真。你写的文章没被采用,不要气馁,你可以换一种方式思考。一则你练了字;二则你练了文笔。这对学习还是有帮助的嘛!”隋国庆听后默默地点了点头。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4年5月16日,是隋国庆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他撰写的科普文章《怎样整理邮票》,终于在《少年科普报》上发表了,他双手捧着报纸,看到自己的名字变成了铅字,激动得要跳起来。当他第一次从邮局领回八块钱的稿费时,随即叫上几个要好的同学,买了一袋兰花萝卜,一碟花生米,打了两斤谷酒,痛痛快快地喝了起来。
  没过多久,湖南省教科所的杨慧仙来岳阳为《第二课堂》杂志组稿,隋国庆便连忙将科普童话《空气国里的评比会》交给他,没想到马上就发在了创刊号上。让人更没想到的是该文还获得了1987年湖南省第二届优秀科普作品三等奖!
  从此,隋国庆便一发不可收拾。在创作中,他打破原有的固定模式,大胆探索一种新的写作方法,用拟人化的手法、传奇的情节、章回小说式的体裁将化学知识表现出来,同时兼顾作品的知识性、可读性、教育性和趣味性,让青少年从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学到知识,效果颇佳。1985年8月至11月,他的第一部科普小说《孪生姐妹》在《中学生化学报》连载刊发,那一个个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故事,将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与用途描述得淋漓尽致,赢得了全国许多中学师生的称赞。
  
  
  “平民作家”
  
  隋国庆是一名农民的儿子,他的作品也就有意或无意间渗透了一些古朴与厚重的情感。他从不同的视角关注民生,关注街巷里弄的百姓生活。天气暖和了,他就提醒大家不要盲目减衣;新鲜蔬菜刚上市,他那《如何辨别无公害蔬菜》的文章便出来了。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平民作家”。其实,他的头衔非常多,岳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湖南省政协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湖南省委常委、岳阳市委主委,中国龙舟协会副主席,湖南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国家一级作家等等,可他最喜欢的还是“平民作家”的称呼,因为这不是官方的,而是来自民间,是人们情感的真实流露。
  有一次,还在师范学校当教师的隋国庆到农村搞“智力扶贫”。当他看到一位农民家里的禾苗全部倒了时,赶紧走上前去,说:“兄弟,你是不是刚给禾苗施了尿素?”
  “是的。”那位农民点了点头。
  隋国庆随之一笑,说:“老兄。你的施肥方法不当,尿素施得太多啦。”那位农民半信半疑地按照他说的办法去做,后来果然增产了。
  回到家,隋国庆连夜赶写了一篇《尿素的自述》发表在《岳阳晚报》上。几个月后,一位农民手里提着一只土鸡和几斤自制的茴粉皮,找到报社的孙移生,说是无论如何请他帮忙找到隋国庆这个人。那位农民好不容易找到隋国庆后激动地说:“您写的文章可帮了我们农民的大忙呀!我们农民没什么文化,就喜欢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农民兄弟朴实的话语,更坚定了他科普创作的决心和信心。
  隋国庆一直在用心写作,这是不争的事实。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无论工作再忙,他都忙里偷闲,每天挤出一至两个钟头看书,而且大都是一些科普书籍。他不进商店,只进书店,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灵感。
  在写以金属铝为题材的一个科普小说时,他想把金属铝导电性能进行生动形象地描述,可左思右想总是不如人意。一天,他在书店门口看见一位身穿白色连衣裙的漂亮女孩,纤细的右手挽着一位潇洒的男士在街上走着。他便鬼使神差地跟着他俩一家商店进一家商店出。忽然,他灵机一动,急奔回家写下了这样一段精彩的文字:
  “铝姑娘穿一身银白色的衣裳,素雅而大方,她常常挽着电大哥的手,走遍千家万户,给人们送来光明、欢乐和希望……”
  科普创作,的确是一件苦差事。它不仅要求作者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而且还要能吃得苦,耐得住寂寞。
  春节,是中国人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也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传统佳节。隋国庆却有些例外,每逢春节,他就让妻子带着孩子们回乡下陪年迈的父母一起过节,自己买来两箱方便面,将手机一关,一个人在家里足不出户,潜心写作。待到妻儿回来时,他是眼睛红肿,胡子拉碴,声音沙哑,连孩子都差点认不出他来,惟独他的笑声仍然还是那么爽朗。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办中国科技教师培训班,每个省仅一个名额,隋国庆感到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偏又没他的份。于是,他就跑到省教委毛遂自荐、极力争取。领导怎么解释劝说,他都听不进,说是非要去不可,领导拿他没办法,只好再向国家教委申请增加一个名额。
  隋国庆自2003年元月任副市长至今已有六个年头,分管科教、文卫、体育、新闻出版和民族宗教等方面的工作。他是一个办实事的人,他不爱说大话、套话、假话,更不说违心的话。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三担牛屎六箢箕”。他虽然身居高位,但没一点“官架子”。
  不知是命运的安排还是纯属巧合。岳阳市一些重大事情似乎都与隋国庆分管的工作相吻合。奥运火炬在岳阳的成功传递,他作为副指挥长立下了汗马功劳;岳阳争创国家文明城市,他作为分管副市长,大街小巷留下了他坚实的足迹;岳阳举办国际龙舟赛,他作为中国龙舟协会副主席,赛场上到处都有他的身影……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隋国庆还是民进岳阳市委的主委,每年都要带领400多名成员开展“智力扶贫”、“扶贫帮困”、“扶贫助学”等一系列社会服务活动,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精心组织专题调研,为领导决策时提供参考,仅在市人大、市政协会议上关于环保、经济、科技、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提案、议案就达二三十份。
  2003年4月12日,俄罗斯科学院科尔任契夫院士来岳阳考察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并对陪同的隋市长说:“中国的环境状况很恶劣,中国人的环保意识也非常淡薄。”
  隋国庆听了心里很不是个滋味,出于礼貌,他没有反驳,而是详细地跟对方介绍近些年来洞庭湖区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及做法。科尔任契夫听后大吃一惊,连忙伸出大拇指说:“真没想到中国的官员环保意识有这么强,真了不起!”他还建议隋市长一定要把自己的环保理念写出来,让世人分享。
  一个简单而美好的约定,便促成了隋国庆的新著《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环境》的出版发行。袁隆平、何继善、刘鸿亮、姚守拙、科尔任契夫等8名中外院士为该书题词。特别是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看了书稿后主动要求题词,由此不难看出,这部书在人们心中的份量!
  
  “在科普创作中进入了一种快乐的境界”
  
  近几年,隋国庆的科普作品在质的方面来了一个大的飞跃,他从过去写一些科普小故事转变到了环保等重大题材上。前不久,他与人合作写出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自然科学》。
  几天前,他又拿了一本20多万字的《隋国庆揭密〈西游记〉》放在我的案头。我随手翻了又翻,一下子被书里的科普故事吸引住:孕育孙悟空的仙石,为何三丈六尺五寸高二丈四尺围圆?孙悟空在天宫养马的官名为何叫弼马瘟?……
  隋国庆就是这么怪,他提的都是一些匪夷所思的问题。惟独不同的是,他能从最奇异的角度来解析,用超凡的目光来洞察,深刻地揭示出《西游记》中一般人所想象不到的奥秘。可以这样说,《隋国庆揭密〈西游记〉》一书是他的巅峰之作!
  2002年12月23日,“隋国庆科普作品研讨会”在长沙召开,他不仅是湖南惟一举办科普作品研讨会的第一人,也给了全国科普创作界一个惊喜。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守拙,中国作协副主席、省文联主席谭谈,湖南日报社社长李凌沙,省科协副主席邹志强、周思源,知名科普作家熊有廉、谢凤阳、孟天雄,知名文学评论家余三定等出席研讨会。省科协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出差北京还特地发来了贺信。大家一致认为:隋国庆的科普作品通俗易懂,在文学、科学、教育三方面达到了较完美的结合,为我国青少年提供了优秀而丰富的精神食粮,为众多农民朋友提供了致富的金钥匙。
  余三定这样评价他:“隋国庆的创作完全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的,创作的过程很苦,可是他从来不认为那是苦,他在科普创作中进入了一种快乐的境界。他从中体会到了创作的快乐、思想的快乐、取得成就的快乐、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快乐、还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快乐。”
  三十年来,隋国庆在40多家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科普作品600多篇,其中有100多篇在全国、省、市获奖,出版科普著作260多本,其创作的系列科普丛书《科普小说》、《科普小品》、《科坛百话》由知识出版社出版后,中央电视台曾作为弘扬科学精神的优秀科普书向全国推介。
  2007年,隋国庆的科普作品《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自然科学》荣获了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作品获得该奖项,这在全省是史无前例的。2008年4月,他当选为湖南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由市级会员担任省级协会的主要负责人,这在全省也实属罕见。1996年被国务院授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7年10月,他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全国有突出贡献的科普作家。2008年11月,他的作品《名家名作中的为什么》(自然科学卷)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十部公众喜爱的科普作品”之一。
  深夜,隋国庆房子里的灯光仍然像往常一样亮着,他还在伏案写作。稍后,他点燃了一支烟,就在这时,他的视线落在了桌上那张珍贵的照片上,又勾起了他一段美好的回忆……
  那是2002年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两弹一星专家周光召到岳阳视察工作时,单独接见了隋国庆,并同他合影留念。周光召握着隋国庆的手,语重心长地说:“科普创作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需要优秀的科普作品,你们科普作家责任重大呀……”
  想到这,隋国庆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他手中的笔握得更紧了。
  责任编辑 张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