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良:在奋斗中享受人生

2011-12-29 00:00:00包文辉
中华儿女 2011年9期


  深入探索提升“知行合一”理论,率先提出并强力推进“两大三化”先进交通规划战略,用“拼命三郎”精神把一个举步维艰的企业带进全国设计50强,成为同行业佼佼者。
  
  享受人生,快乐生活,每个人都心驰神往,但所追求的方法却各不相同。在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以下简称“水规院”)院长宋海良看来,“一个人生命的意义在于什么?就在于他在生命的过程中,去开拓、去发展、去追求、去创造,并在过程中感知人生,在不断创造价值与奋斗中享受人生。”
  宋海良,1963年生,山东菏泽人。1987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进入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历任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所长、处长、副院长,2001年起任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中国交通信息中心与中交铁道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作为一名规划设计院的管理者,宋海良带领全体水规院人以特有的气魄与胆识,抢抓机遇,科学发展,将原来人心涣散、生产几近瘫痪的水规院打造成令人瞩目的中交集团十大设计院综合绩效评价之首,造就了水规院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发展时期。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宋海良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在奋斗中享受人生。
  
  励精图治的领路者
  
  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成立于1951年,原名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是新中国水运设计事业的奠基者和开拓者,曾在计划经济年代创造过许多辉煌。然而在1999年,水规院从交通部脱钩改制,接着是规划设计分离,历史负担加剧,困难接踵而至,随之而来的便是人心涣散、技术骨干流失。一时间,士气低落、生产几近瘫痪。恰在此时,新院长宋海良走马上任。
  宋海良一上任就要面对建院以来最艰难的形势:背负如此负担“下海游泳”的水规院,到底能游多远?甚至能否生存?时年37岁的宋海良几经调研和思索,毅然挑起了振兴水规院的重担。
  面对如此困境的宋海良深知,“战略决定方向,思路决定出路,只有方向正确,努力才有意义。”经过深刻分析研判内外部环境、资源、能力与价值,对标国际一流,接轨国际主流,围绕影响企业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创新性、风险性六大问题,清晰发展战略与体系性思路。不久之后,在被水规院人认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建院50周年庆祝大会上,宋海良系统全面地提出了水规院未来发展的总方针。针对当时一些员工思想观念、竞争和服务意识的现状,突出强调了要牢固树立市场与竞争、诚信与品牌、精品与服务、风险与危机等十大方面的意识;确立了学习是根、创新是魂、人才与技术是本、质量与诚信是企业生命的水规院核心理念;提出了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数字型、核心价值观型四型水规院的目标。宋海良的讲话使大家看到了方向,点燃了大家的希望,犹如久旱逢雨,全院上下感受到了久违的振奋与激动,水规院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思想已经统一,目标已经明确,志同才能道合。针对当时水规院既无稳固市场,又无良好品牌的局面,宋海良带领水规院人一方面抓技术、质量管理;同时,他开始遍访全国各地的业主、客户以及行业管理部门,全面深刻地推介水规院的新理念、新服务、新价值点和新承诺。水规院人的真诚和全新的服务理念赢得了业主和客户的普遍信任和尊重,很快在业内重新建立了企业信誉,并树立起以技术加高品质服务为独特优势的市场品牌。
  经过不懈努力,如今水规院已成为业内赫赫有名的国有全资设计咨询企业。10年来,我国沿海建成的大型集装箱码头有40%是水规院设计的,还设计出一大批矿石、煤炭、石化、粮食等液散码头及客运码头、内河航道与枢纽港,并且不断攻克技术难关、刷新行业纪录,水规院获得业界普遍认可。跻身国际大港的上海、宁波、青岛、大连、深圳等主要港口均是水规院的重要业主,中石化、中石油、中国神华、华能等行业客户也与水规院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经过市场历练的水规院,市场核心竞争力日益明显,已经成为业内最为重要的规划设计工程咨询公司。
  2010年,水规院新签合同额18.5亿元,是2001年的23.7倍;营业收入9.3亿元,是2001年的19倍;实现利润总额2亿元,是2001年的151.1倍。连续多年跻身全国设计50强、全国专业技术服务业企业纳税25强、中国工程设计企业40强、中关村科技企业最具影响力企业,信息化建设2010年在全国工程咨询设计先进单位中评为第一名。院累计完成各类项目达600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与一、二、三等奖共5项、詹天佑大奖9项,国家设计金奖7项,银、铜奖8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与优秀设计奖60多项。与此同时,水规院培养和造就了以工程院院士、设计大师为代表的一大批工程规划、设计专家、学者与技术中坚力量,为国家输送了大批德才兼备的管理干部。
  
  创新不止的思想者
  
  伴随着水规院持续跨越式发展,宋海良的管理思想也为业内和学术界所认识和重视。多年来,他一直专注于战略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的持续探索与实践,形成了独有的管理思路和理念,已基本形成一个完整的企业管理思想体系。他主编的《企业管理大纲》在构筑体系、构建科学管理新架构、新模式的同时,初步探索总结出一套基于国际视角与先进理念的管理方法与管理工具。现已开发了管理圆式闭合图、三维架构图与体系图,提出十元工作法、六大关注法、有效管理与工作的“四大标准法”、科学决策四条件法等。先后发表各类管理论著40多篇。由宋海良牵头创建的水规院管理新理念和实践成果获得了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
  在宋海良的办公室里,记者还见到他近期主编的《围绕企业牵引力、生命力、驱动力、领导力再谈追求科学发展与卓越管理之道》,认真探究了现代企业的管理之道。在宋海良的企业管理体系中,“知行合一”是最大的特点。宋海良认为,“知”和“行”,犹如企业管理的DNA中的双螺旋。其中,“知”是企业管理的思想之道,即构建新理念、新战略、新体系的思想,是企业创造财富之源;经营之道与常青之道则体现在“行”,两者相互依存才能使管理持续有效;企业管理的意义就在于“知”与“行”的不断转换,不断提升。围绕“知行合一”的管理与发展,熔炼成为以思想之道——经营之道——常青之道为主线的管理体系,三者的有效组合与集成构成水规院的管理与发展之道。
  宋海良始终把企业文化作为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管理的高级阶段,他认为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价值观、竞争力与行为方式。他形象地把文化比喻为企业的土壤、使命使土壤更肥沃;把管理比喻为种庄稼、使命是多打粮食,文化影响甚至决定企业的生存与未来,是支撑水规院的科学管理、发展和改革的精神基石。宋海良的管理思想和实践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同,经常应邀参加国际论坛并作主旨发言,曾多次受邀到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北方交通大学等知名学府进行交流演讲。同时,他十分重视向员工宣传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将培育水规院独特的企业文化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之一。他认为,“特点鲜明的文化基因和不断传承这些基因的员工队伍,是实现企业基业常青、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他利用会议、座谈、院长接待日、工作出差、院长信箱等多种形式,与员工广泛交流、有效沟通、宣传讲解水规院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统一员工思想、凝心聚力、形成共识。多年来,宋海良一直坚持在院的各类会议上给员工讲课,共同探讨、交流、分享理论与实践成果,每年超过20多次。经过他的不懈努力,水规院战略管理思想和“外练诚信与责任、内育职业与忠诚、实干兴院、奋斗与快乐相伴”等系列文化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十多年来,宋海良专注于科学管理,持续的学习、实践、总结、吸纳与提升,构建了水规院较为清晰的战略、管理与文化体系,形成了共同信奉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这也是令全体水规院人非常自豪的。
  
  享受奋斗的奉献者
  
  先“知”而后“行”,进而“知行合一”,最终达到“知”与“行”的不断转换、不断提升,这是宋海良构建的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道。在独特的管理体系和企业文化的引领下,水规院并没有沉醉在过去的辉煌中。近年来,宋海良深刻分析了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前瞻性地提出了“两大三化”(即:大土木、大交通、一体化、数字化、国际化)的新战略,并以极大的勇气和力度,做出了兼并中国交通信息中心,成立了中交铁道勘察设计院的明智决策,主动调整产业布局,实现产业纵、横一体化与多元化发展,形成了六大板块、八大业务的产业格局。
  如今的水规院已经形成了“中交水规院”、“中国交通信息中心”与“中交铁道院”三个优势品牌良性互动的新格局,在市场竞争中重拳出击,不断发挥组合优势,为进一步加强水规院的核心竞争力发挥出显著的作用,为水规院的持续稳定与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宋海良更忙了。但在宋海良的字典里,从没有“疲倦”两个字。作为水规院的领头人,他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激情,他每天的工作时间几乎都在12小时以上,对他来讲几乎没有节假日,被员工亲切地称为“拼命三郎”。担任院长的头一年,365天中他曾有240天在外出差,也因忙于工作连续一个月没有在家吃上一顿饭。水规院重要的投标文件、重要规章制度,都是他在夜阑人静时,挑灯夜战,通宵达旦审定完成的!他常说,执行力体现在领导力,领导力体现决策力与影响力,而影响力体现在领导表率、示范与自律。上任至今,在历次领导干部民主测评中,他每次都高居榜首,在广大员工中树立了非常高的威望。
  学习是根一直是宋海良创建学习型水规院的基本理念。他常说,“知识是思维之本,思维是知识之魂,积累知识能让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改变思维方式才能让我们在空中自由翱翔,学习如同长跑,关键在于坚持和耐久”。他之所以能够在2001年水规院生死存亡之际,凭借系统的调研、前瞻性的战略、理念与超凡的胆识带领大家改变了水规院的命运,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他独有的学习力,使他总能在不断变化的客观中把握先机,从容不迫。
  宋海良不但是一名优秀的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也是一位德行并重的共产党员。他始终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乐善好施,扶危济困。他个人捐资五万元在河南省建筑希望小学;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宋海良第一时间亲自到红十字会捐款,并积极带头参加院内捐献,个人累计捐款逾万元,并多次给患病困难员工与东城区一残疾家庭捐款达十多次……
  宋海良广阔的国际视角与惊人的学习能力,在构建先进的管理理念、战略与体系的不懈努力,以及甘于奉献、严于律己的品格,不但得到业内的一致认同,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先后被评为全国勘察设计行业“十佳现代管理企业家”、“中央企业劳动模范”。2008年,宋海良荣获“最受关注企业家”称号,入选理由是这样评述:“带领企业连续实现了几大战略突破,实现了质的飞跃与跨越式发展,成为企业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发展时期。”
  在宋海良看来,成绩只属于过去,如何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才是他亟待考虑的问题。“我们在盛世中国、黄金交通的大背景下取得了一些进步与成绩,我们倍加珍惜与自豪,但我们决不能在安逸文化面前停步,必须超越过去、超越自己、超越荣誉与成绩;面对未来可能更大的挑战与复杂情境,我们需要的是更深刻的责任与使命,更清醒的认识与战略眼光,更远见未来的体系性管理智慧,更有效地抓住机遇的勇气。”宋海良这样说。
  责任编辑 全照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