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是实现幸福感的平台

2011-12-29 00:00:00张颐武
中华儿女 2011年9期


  最近以来,幸福感的追求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层面上的公共议题,既引起社会的高度关切,也是政府施政的重点,还是媒体热议的中心。对于幸福感提升的要求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这其实是中国社会的重大进步的标志之一。
  正是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几代人胼手砥足的奋斗,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空前的提高,才有了提出幸福问题的现实基础和条件。正是由于三十年来中国的奋斗有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中国人对于自我生活的期望和要求才可能有今天的高度。所以,这个“幸福感”的追求之所以为社会所瞩目,正是由于今天中国在国家层面上相当大程度地解决了国家“贫弱”的问题。在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中国人一直在为民族和个体生命的基本生存而进行努力,现在伴随着中国的高速发展,奥运、世博的成功举办,我们民族的屈辱所形成的悲情已经被超越。正因为如此,社会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公众新的期望。在某种程度上,提升幸福感问题,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要求。
  幸福感的问题实际上是任何社会中都会存在的,它当然主要是一种个体的生活感受,但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心理的集体意识的展开。一方面,幸福感最终来自于个人对自身生活的判断和理解。它归根结底还是一个人对于自己的生活是否较为满意,是否认为自己的未来还有希望和梦想。但社会氛围也对个体有巨大的影响,会极大地影响其想法。幸福感的缺失其实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群”,这里既有诸如住房、教育、医疗、出行等等衣食住行的现实生活问题,同时更是一个主观感受的问题,往往来自期望和现实之间的落差。这意味着它是中国社会在整个现代化的过程中,从未在国家和社会的层面上面对过的新型问题。它所造成的这个复杂的“问题群”往往不是通过传统思维就能够马上解决的,也由于每一个个体的需求和感受千差万别而难以被充分把握和体会。如社会容易满足一个人的基本的物质要求,但难以通过他人的力量解决他没有女朋友的苦恼,这恰恰可能是造成他不幸福的根源;如一个人本来在自己的职场生涯中有了一定发展,但当他的同事发展更快时他也会产生失落感,造成幸福感的低迷。这些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导致了社会不可能一一回应这些要求,而诸多这样的要求也会水涨船高。
  我们就需要看到,幸福感的追求既要政府和社会齐心协力地更好地为人们提供服务,同时也需要人们对于自己的社会有信心并对自己有信心。
  这种信心应该基于对社会复杂性的理解,对个人期望实事求是的判断和理性的评估;也来自于一种自我认同和对社会的认同。实际上,三十多年来中国人通过自己艰辛的奋斗和努力,已经创造了新的繁荣,中国的发展其实已经给整个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巨大的平台,我们虽然还有诸多问题和困扰,中国的发展也还呈现着相当复杂的状况,但理性客观地看到中国人实现梦想,发展自己,改善社会的机会其实是现实存在的,而且在不断扩大。这其实是这个社会具有力量的基本的前提,无论社会还是个人都会在中国的进一步的发展中得到更多。
  中国顺利发展才可能给个人的物质条件的改善和自我发展提供最坚实的保障和前提。没有国家的安定和顺利发展,个人的要求和期望其实不可能得到承认和机会。
  社会既需要给人承诺和希望,但也格外需要坦诚地说明国情;社会需要给人更多的保障,但需要更客观地给个人表明,希望和前景何在。
  我们的社会有责任告诉年轻人,社会正在向什么方向走,社会有可能给你提供怎样的空间。社会能保障每个人的最基本的生活,但社会不能保障其发展和成功,但社会可以给出提示,如果付出努力,贡献于社会,社会将给你合适的回报。中国今天所到达的位置和今天所拥有的平台其实才是个人进步、发展的现实的条件。
  责任编辑 张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