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而艰巨的接力棒

2011-12-29 00:00:00李而亮
中华儿女 2011年9期


  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的日子。
  今年5月14日,是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去世47周年的纪念日。
  当我们隆重纪念建党90周年的时候,总有一批杰出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萦绕在我们脑海,浮现在我们眼前,激荡在我们心头。焦裕禄,就是其中之一。
  光阴荏苒,岁月变迁。新中国成立到现在,许多当年如雷贯耳、红极一时的典型人物,有的因时代前进而被淡忘,有的因政治风云而被淘汰。但是,焦裕禄这个名字,却能在不同的时代被人们唤起,在不同人群中得到公认。他,是共产党人矗立在人民群众心中一座不倒的丰碑。
  焦裕禄这座丰碑能够光照后人,历久弥新,是由他的光辉事迹凝聚起来的精神象征。焦裕禄精神是什么?在2009年5月由河南158位县委书记“争做焦裕禄式好干部”的联名倡议书上,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这样的精神实质,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使命,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无限寄托。这就是焦裕禄精神在不同时代都被赋予新的内涵,焕发出新的光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内在原因。
  中原大地,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焦裕禄精神孕育的地方;兰考平原,依傍滔滔黄河,一草一木都见证着焦裕禄精神散发的力量。提起焦裕禄精神,全国将目光投向河南,河南将目光集中兰考。158位县委书记联名倡议,要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就充分体现了这种聚焦效应。那么,作为“红色圣地”般的兰考县,那些焦裕禄书记的后任们,是怎样继承发扬焦裕禄精神?又怎么能被群众接受?必定成为一个大家极其渴望了解的问题。
  县委书记,在中国各个层级的党政干部序列中,是最为特殊的岗位。他们虽位居“七品”,却拥有一个小国首脑般的权力。百姓对他们,又具有不同于其他官员的仰望,称之为“父母官”。而在全国两千多个县委书记中,在河南兰考县当县委书记,毫无疑问是最为特殊、最受关注的人。
  焦裕禄去世后,除了“文革”那个不正常的时期,自1977年起,党组织派到兰考任县委书记的同志到现任已经有13位。他们经历不同、年龄不同、时代也不同,但有一样是相同的——必须坚定继承焦裕禄书记遗志,努力践行焦裕禄精神,让我们党的这笔宝贵精神财富在自己任上发扬光大,无愧于兰考人民,无愧为焦书记的接班人。
  这样的使命无比光荣,这样的任务倍加艰巨。
  “来到兰考的第一天,我就到焦裕禄的陵墓前暗暗发誓,一定要把工作搞好,不辜负兰考人民的期望。”这是“十年动乱”后到任的县委书记刁文同志的自白,也是后来者到兰考后必做的第一件事情。到这里当县委书记光荣,是因为接过的是焦裕禄书记的接力棒,在广袤的中华大地具有一张金光闪闪的“名片”;在这里工作难,是因为有焦裕禄这根巨大的标杆,在衡量着后任每一点言行、每一项工作;有兰考县80多万双群众的眼睛,通过与焦书记的比较来给他们投票、打分。
  应该说,每个时期英模人物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焦裕禄是1962年冬天被党派到兰考任书记的。那时正是我国三年困难时期(当时称三年自然灾害)刚过去,如何在经历了贫困挨饿、家破人亡的百姓中,重新树起党的威信和感情,是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重大的任务。焦裕禄最可贵之处,在于当年顶着中央主要领导重提阶级斗争的政治压力,将治理“三害”和拯救贫困百姓放到了所有工作的重心,亲力亲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因此,当新华社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刊发后,在全国引发的强烈轰动,万民崇仰,泪雨倾盆,确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紧密相连。
  随着改革开放和全党中心工作的转移,人民群众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城乡经济建设进入了快车道,人民群众开始向小康迈进,各方面的需求日益提高,其满足感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当他们以焦裕禄精神来衡量后来者的工作与态度时,就有了更丰富的内容和诉求。当他们将早已定格在心中的焦裕禄形象与现任的领导干部做对照时,就有了反差和不满。如今,有的群众甚至还以“焦书记当年都是骑自行车下乡”来看待如今县委书记坐小汽车……
  时代在飞速前进,世界在变化万千。可人民群众对焦裕禄的怀念没有变,是因为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没有变。焦裕禄精神,正是在时代变化与人民群众对党的不变情结中继承和发扬,给后来者提出一个个崭新而又严峻的课题。而破解这些课题首当者,便是兰考县一任接一任的县委书记。
  本期专题,我们通过采访几位焦裕禄的后任,看他们在不同时期,是如何传承这样一根光荣而艰巨的接力棒的。
  责任编辑 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