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国家文化软实

2011-12-29 00:00:00田甫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11年12期


  [热点材料]
  1.201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发表讲话时强调,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中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知识链接]
  1.为什么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加紧迫。
  (2)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社会。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索,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3)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解决好这个主要矛盾,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
  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何重要意义?
  (1)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有利于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四有公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有利于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创造良好环境。
  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怎样才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过程中,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自觉履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2)主要途径:坚持党的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继承、发展、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继承传统美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对外交流,虚心学习和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点和长处等。
  (3)必要措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快培养造就文化人才队伍;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大力开展“扫黄打非”工作等。
  5.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中学生有何要求?
  我们广大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传承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德;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增强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坚决拒绝不良信息,抵制不良诱惑1;学会文明上网、健康上网,享受健康的网络文化生活等。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A.爱国主义 改革创新
  B.改革创新 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科学发展观
  D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
  2.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上述举措
  ①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④有利于人们培养高雅情趣,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世界各国开展文化交流
  ①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相互汲取营养②有利于不同国家和民族和睦相处③应相互尊重④会毁灭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就必须坚决抵制“三俗”之风。这有利于
  ①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②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③直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5.由张继刚执导、太原舞蹈团表演的舞剧《千手观音》汇集了德国、美国、俄罗斯三国的“外援”。其中俄罗斯圣彼得堡交响乐团以及合唱团担任演奏,在德国的柏林录音。舞剧指挥兰德先生表示:“这个音乐既有东方的特点,又有国际化的元素,我特别希望能把这部作品带到美国去演出!”材料说明
  A.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B.中华文化正以深厚的东方底蕴、鲜明的民族风格取代世界各国文化
  c.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开放性,对外来文化要全盘吸收
  二、辨析题
  6.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对此,一些同学认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只需吸收外国优秀文化成果,中国传统文化已成为历史,不再需要继承。”请你对该观点进行辨析。
  三、实践探究题
  7.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据此,在某校团委的支持下,该校九(3)班三个思想品德兴趣小组要办一期主题板报,请你参与。
  [信息篇]
  (1)第一小组负责收集信息,他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搜集信息?(请写出两种)
  [知识篇]
  第二小组准备了以下内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
  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二—一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请你将上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意义篇]
  (3)第三小组提出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何重要意义?请你回答。
  [践行篇]
  (4)第三小组提出问题:如何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请你回答。(至少两条)
  (5)就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团委准备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请你拟定一份倡议书。
  参考答案:
  一、1.A 2.D 3.B 4.C 5.C
  二、6.①这个观点是错误的。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结合时代精神创造性地吸收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一切文明成果。任何先进文化总是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血脉相连的。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既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博采各国文化之所长,更要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三、7.(1)上网搜索、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访问相关人士、观看电视新闻等。(2)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