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河南省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业评价考试主要考点回顾

2011-12-29 00:00:00王向阳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11年12期


  2005年6月,河南省出现了学习新课程的第一届初中毕业生。因此,从2005年开始,河南省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业评价考试(以下简称“中招考试”)试卷研制工作,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化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历史起点上。
  总体来看,该项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彰显课程性质,强化德育功能,坚持正确导向,引领教学实践。
  具体来看,河南省近年来的中招试卷呈现出以下特点:
  (1)唱响主旋律,深化新课改,把握时代脉搏,突出重大主题,关注国计民生,体现地域特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倡导学以致用,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
  (2)科学考查“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坚持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考查的有机结合、水乳交融,注重考查素质、提升能力,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考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注重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
  (3)为考生提供内涵丰富、元素科学的“养分”,为考生搭建展示才华、健康成长的平台,为考生的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既注重考查内容的覆盖面,又注重主干知识、核心内容与综合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考查。
  (4)一贯坚持“二三三四”综合考查:“二”即基础知识与重大时政两个方面,第一个“三”即课标“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这三条主线,第二个“三”即七、八、九三个年级所学内容,“四”即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法律常识、国情国策四大版块。
  以下是蕴含在2005--2011年河南省中招考试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各类试卷中的主要考点:
  (1)珍爱生命、磨砺意志、调节和控制情绪、坚强面对困难和挫折、培养高雅生活情趣、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团结互助、勤俭节约、做负责任的公民、培养亲社会行为、素质教育、家庭教育、减轻学生负担、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均衡发展、禁毒宣传等。
  (2)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公德、社会责任、文明礼仪、孝亲敬长、诚实守信、学会感恩、公民道德建设、道德实践活动、崇尚科学、学会合作、奉献社会、以人为本、维护公平正义、促进教育公平、正确处理网络语言与规范汉语的关系等。
  (3)党的基本路线、科学发展观、“十二五”规划、基本国策、改革开放、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耕地保护、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贯彻落实“限塑令”、“三农”问题、水利建设、粮食生产、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航空航天事业、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改革开放3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地震灾区重建成就斐然等。
  (4)民主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法制建设、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网络问政、食品安全、学习用品安全、依法维权、公民权利、公民义务、公民意识、依法纳税、未成年人保护、遵纪守法、消费者权益、理性消费、艰苦奋斗等。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双百”人物(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红色旅游、红色经典、红色箴言、“红段子”、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志愿者精神、“三平”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社会诚信、中华传统文化、节假日调整、中国旅游日、全民读书、反“三俗”文化(指庸俗文化、低俗文化和媚俗文化)、“四个新一代”(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胡锦涛对全国青年学生的“三点希望”等。
  (6)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外交成就、国际地位、综合国力、中国年活动、国际影响力、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和平。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和谐校园、安全生产、城管执法、留守儿童、老龄化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8)建设中原经济区、河南形象(河南人群体美德、河南人优秀品质、河南人高尚情操、河南人价值追求等)、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经济强省、“河南粮仓”与“国人厨房”、文化强省、中原福塔、中原文化名片、文物保护(“文化遗产日”发端于河南)。
  认真研究这些考点及相关问题,如考查方式、考查角度、考查原因、考查地位、考查频率等,对于提高复习备考效率,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