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结果提示:
★对中国经济超越美国持关注态度的受调查者达67.2%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版(2035年超美)的得分为72.32,公众对其信
心最强
★公众对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总体信心指数为73.11,处于信心较强区间
★公众对“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信心最高;对“反腐倡廉建
设取得成效”信心最低
调查说明
调查时间:5月6日—5月12日,共7天
调查人数:4530人(包括典型群体随机抽样调查与网络调查)
样本构成:党政干部850人
专家学者320人
企业管理者382人
公司职员950人
大学生925人
网友1103人
数据分析:采用李克特(Likert)量表五级记分法对指标量化,信心指数介于0-100点之间,50为中性值,大于50时,表示信心偏向乐观;小于50时,表示信心偏向悲观。数据加权为典型群体调查占权重75%;网友调查占权重25%。
对此话题持关注态度的受调查者达67.2%
近年来,中国经济总量相继赶超英国、德国、日本等老牌发达国家之后,关于中国经济总量何时超越美国的讨论更加激烈。
您对“中国经济总量超越美国”这一话题的关注程度是?30.8%的受调查者选择“比较关注”,选择“非常关注”的为22.1%,选择“一般关注”的为14.3%,“不太关注”和“不关注”的比例分别占19.1%和13.7%。
总体来看,对此话题持关注态度(一般关注程度以上)的受调查者达67.2%,持不关注态度的占32.8%。这一数据比较客观的反映了当前国人的心态。因为近现代积贫积弱的历史,建设一流强国不仅是仁人志士的追求,也是普通国人的梦想,在这种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人,“超英赶美”几乎成为普通国人的集体无意识。在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排名世界第二后,何时超越美国自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据我们调查,32.8%的受调查者对中国超越美国持不关注态度,大致有以下三种原因:一是当前思想观念日趋多元,每个人的兴奋点各不相同,不少人更关注实际利益,而对国家、民族等宏观命题关注较少。二是当下中国经济虽然高速发展,但部分人未能充分公平地分享到经济发展成果所带来的更多好处,他们并没有感觉到生活质量的相应提升。有受调查者就表示,即便中国经济总量超越美国是件好事,但似乎跟自己切身利益没有太大关系。其三,还有不少受调查者认为,即使中国经济总量能够超越美国,但其他方面差距还很远,仅关注经济总量的超越,意义不大。一位受调查者尖锐地指出,对于普通中国百姓而言,在人均GDP不到美国十分之一时谈论赶超美国似乎有点遥远。
公众对2035年超美的信心值为72.32,在各种版本中分值最高
近年来,中国不断刷新世界GDP排名,有关中国GDP总量赶超美国的说法层出不穷。“中国经济总量超越美国有许多不同版本,较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您认为哪一个更靠谱?”(如右图)。
根据调查结果,公众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版(2016年超美)的信心值为43.16,对社科院版(2020年超美)的信心值为48.67,对林毅夫版(2030年超美)的信心值为61.34,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版(2035年超美)的信心值为72.32,罗伯特·福格尔版(2040年超美)的信心值为67.34。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超美的各种不同版本,距今时间越长,公众对其信心度相对越高,到2035年左右达信心峰值。专家指出,这一趋势反映了公众对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长期看好。
上述版本中,IMF版(2016年超美)似乎最给力,但这一版本得分仅为43.16,公众对其信心度最低。受访专家强调,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国外一些机构或人士会看重、甚至放大中国力量的崛起。因此,IMF版的预测不排除有“捧杀”中国的因素,其深层含义可能是要求中国以一个大国身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在采访当中,持上述类似看法的受调查者多达半数。有受调查者指出,即便2016年中国的经济规模赶上了美国,经济内容仍不能望其项背。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版(2035年超美)的得分为72.32,公众对其信心度最强。专家指出,这一结果表明了公众对超越美国的理智心态。长期以来,在超越美国这一问题上,一直存在着“冒进”心态(如大跃进运动)。但在此次各种版本的预测中,得分最高的2035年是比较居后的,说明国民能够理性认识到差距,心态日趋成熟。不少受调查者指出,经济总量只是一个对比指标,GDP向人民幸福指数转换的程度也需要考量,经济总量背后的增长模式更值得思考。为了赶超而赶超,就会犯历史上曾经犯过的错误。
针对以上各种版本的预测,有专家强调称,对世界上两个最为复杂大国的长期比较预测充满不确定性,并非完全可靠。但从趋势来看,中国经济总量超美是迟早的事,实际时间可能比预测时间提前到来,也可能晚于这一时间。如果中国经济开始放缓,赶超美国的时间就会推迟。无论超越与否,关键在于做好自己的事。
公众对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信心指数为73.11,处于较强区间
中国经济总量何时超美?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速度。以上各种不同版本的预测不同,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对未来经济增速的假定不同。
公众对中国持续高增长的信心有多高?在征求80余位专家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人民论坛杂志从十个方面调查了公众的信心程度,具体为: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源、资源及环境矛盾缓解 ;政治体制改革深化;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成效;贫富差距缩小,分配趋向公平;房价合理,居者有其屋;医疗、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科技与教育发展取得突破;外部发展环境更加和谐;百姓幸福指数越来越高。问卷大体囊括了当前经济发展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科学统计与数据分析,公众对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总体信心指数为73.11,处于信心较强区间。有专家指出,信心往往建立在现有状况的基础之上,说明了我国近年来的经济高增长所取得的成就让公众有理由相信未来我们能继续克服困难,获得可持续的高增长。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唐任伍指出,中国已经积蓄了续写“中国奇迹”的能量,续写“中国奇迹”的机遇和有利因素已初步形成,如催生“中国奇迹”的制度模式已经形成,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形成了支撑这一奇迹的精神支柱,凝聚了整个民族的力量;产业结构和市场潜力逐渐形成;中产阶层正在成为社会主流,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等,积累起来的这些巨大能量的释放,完全有能力产生驱使这辆列车继续前进的巨大惯性,任何小于这一能量的力量很难使这一趋势逆转。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通过分群体对320位专家与1103位网友的调查数据对比分析,专家对“超美”的信心指数为85.21,在所有群体中最高;网友群体对“超美”的信心指数为49.25,在所有群体中最低。专家群体对经济总量超越美国的信心程度比一般网友乐观得多,原因何在?
一方面因为专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评价相对理性,再加上具有较丰富的知识储备,能够对未来进行更加全面、客观的预测,因此得分较高。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如果按照中美两国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再过十余年,即2020年代中叶,中国就可以实现这一超越。网友群体信心指数则较低,这一方面因为网友多为年轻群体,对事物的评价相对不全面;另一方面与网络的表达方式也有关系,当前不少网友把网络当成为一种情绪宣泄的窗口,为表达对当前现实某些方面的不满,盲目对不少问题进行负面评价,进而选择信心预期偏低选项。同时需要强调的是,网友的意见虽然有时不太客观,但往往是真实情绪的反映,这一群体较低信心指数表明了当前不少改革进展较慢,与公众期望较远,这无疑值得执政者深思。
公众对“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信心最高;对“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成效”信心最低
对实现持续高增长各单项调查数据的分析,让我们在得到发展信心的同时,也意识到某些问题的不足。调查显示,信心程度较高的前两项分别为:“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81.67)、“科技与教育发展取得突破”(80.23);信心程度较低的后两项分别为:“房价合理,居者有其屋”(49.41)、“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成效”(47.37)。
公众为何对“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81.67)信心较强?一方面原因在于这是目前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所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十二五”规划纲要更是单独设置一篇共六个章节来论述产业转型升级。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措施也初见成效。如加大对节能减排的监管力度、鼓励科技创新型企业等。
其次是“科技与教育发展取得突破”,公众信心值为80.23。近年来我国的整体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有目共睹。2010年11月,国际TOP500组织在网站上公布了最新全球超级计算机前500强排行榜,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位居第一。在教育方面,我国的高等教育入学率逐年提高,公民整体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同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家的高投入,这一比例在未来也会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正是由于近年来的迅猛发展让民众对科技与教育发展持有相当高的信心。
房价与反腐败公众信心值列最后两位,表明了当前社会现实面临的突出问题。“高房价”多年来一直被公众诟病,也是目前大多数社会公众需要面临的切身难题。房地产调控涉及到各方利益,试图降价的任何政策都会受到各方的阻力。2011年,国务院出台了新“国八条”,各个地方政府也在不断出台新政,试图打压房价。在此之前,中央也曾多次出台政策限制房价上涨,但效果甚微。此次新政被认为是政府最有决心打压房价的一次,但从目前来看,效果并不十分明显。根据最新的一项房地产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的大中城市房价交易量骤减,但房价降幅较小。房地产问题涉及到国家社会的方方面面,也是国家经济发展必须要面对的产业问题,因此房价如此居高不下难免会让公众对未来经济发展产生质疑。
“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成效”得分为47.37分。有数据统计,近三年来,查处副部级以上贪官高达18人,可见反腐形势之严峻程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卓元在接受人民论坛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中国最大的威胁来自权力和资本的结合,即腐败问题。国家行政学院竹立家教授也表示,中国改革发展能不能持续的最大危险,腐败与特权腐败是其中之一。公众的担忧与专家的告诫令人深思。
如何看待“经济总量超美”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总量超美”?36.4%的受调查者认为“经济总量超美说明不了问题,应看人均水平”;28.8%的受调查者认为“要高度警惕,保持清醒头脑”,分别列第一、第二位。
这说明,大部分中国人已认识到了GDP标准的狭隘性,经济总量只是实力对比中的一个指标。在调查采访过程中,各阶层人士都能冷静客观地看待这个现实,也有人认为,经济总量第一并非是件好事。
正如专家所说,中国制造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下游,而/vit5950Wtb5+HAzzV//S7QDMq0VVa+PTMWOUKiyVZY=价值链上研发以及服务、品牌等高附加值环节仍掌握在美国等发达经济体手中。在劳动生产率指标上,中国与国际先进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经济GDP总量的超越绝不等同于综合国力的超越,更不意味着美国所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和世界格局的终结。
不少受访者指出,我们更应关注的是GDP超美之后的挑战。如老龄化、贫富差距、高失业率、潜在的房地产及证券市场泡沫等诸多问题。
总之,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尚需时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此我们应保持足够清醒的认识。
(执笔:人民论坛记者 周晓燕 李逸浩)
■(责编/陈阳波 美编/李祥峰)
调查问卷
一、您对“中国经济总量超越美国”这一话题的关注程度是?(单选)
A.非常关注
B.比较关注
C .一般关注
D.不太关注
E.不关注
二、中国经济总量超越美国有许多不同版本,较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您认为哪一个更靠谱?(单选)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版,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2016年超越美国
非常有信心□ 比较有信心□ 信心一般□ 信心不足□ 没信心□
(二).中国社科院版,该院2011年《新兴经济体蓝皮书》预测,2020超越美国
非常有信心□ 比较有信心□ 信心一般□ 信心不足□ 没信心□
(三).林毅夫版,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认为,未来20年年均增长8%,2030年超越美国
非常有信心□ 比较有信心□ 信心一般□ 信心不足□ 没信心□
(四).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版,该研究机构指出,中国经济将在2035年之前超美
非常有信心□ 比较有信心□ 信心一般□ 信心不足□ 没信心□
(五).罗伯特·福格尔版,这位美国学者、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认为2040年超越美国
非常有信心□ 比较有信心□ 信心一般□ 信心不足□ 没信心□
三.中国实现持续高增长需要以下方面的有力支撑,您对每项的信心程度几何?(单选)
A.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非常强□ 强□ 一般□ 较弱□ 没信心□
B.能源、资源及环境矛盾缓解 非常强□ 强□ 一般□ 较弱□ 没信心□
C.政治体制改革深化 非常强□ 强□ 一般□ 较弱□ 没信心□
D.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成效 非常强□ 强□ 一般□ 较弱□ 没信心□
E.贫富差距缩小,分配趋向公平 非常强□ 强□ 一般□ 较弱□ 没信心□
F.房价合理,居者有其屋 非常强□ 强□ 一般□ 较弱□ 没信心□
G 医疗、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非常强□ 强□ 一般□ 较弱□ 没信心□
H.科技与教育发展取得突破 非常强□ 强□ 一般□ 较弱□ 没信心□
I.外部发展环境更加和谐 非常强□ 强□ 一般□ 较弱□ 没信心□
J.百姓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非常强□ 强□ 一般□ 较弱□ 没信心□
四、上述版本中,IMF版似乎最给力,您如何看待中国2016年超越美国的预测?(单选)
A、这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捧杀”,要高度警惕,保持清醒头脑
B、中国的经济状况没有预测的那样好,但有赶超的潜质
C、这种言论的目的是为人民币升值进行蛊惑和施压,并想让中国承担远超自身能力的责任
D、符合中国实际,应该欣然接受
E、经济总量超美说明不了问题,应看人均水平
F、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