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张朋
6月26日晚上18点30分,山东大学医学院新楼多功能报告厅,三百多位2007级医学院学生,最后一次坐在了院报告厅的座位上。这间平日看起来无聊透顶的会议报告厅,在这个晚上似乎迎来了几年大学生活为数不多的全院热忱。主席台上,一个活跃的身影,出现在投影与高射灯的反照下。这一群应届毕业学生们的心情,随着他的语言状态起起伏伏。而且,当这个身影起身离去的时候,所有的学生都知道,他们的校园生活已经结束,焦修壮这个名字将伴随他们,一起进入到最后一场毕业职业规划讲座的记忆中。
寒门一跃
出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焦修壮,属于那个时代引领潮流的一员。5岁,进入育红班。10岁,他瘦削的少年骨架,已经成为了全校文艺队演出台上的中心力量。从小学一年级被选入校武术队,威风凛凛的气概一直伴随到小学毕业。
升入初中的焦修壮,一曲《少年壮志不言愁》唱罢,听的在场老师连连称赞。15岁,参加“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地区歌唱比赛,以一曲《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 勇夺比赛一等奖,成为当时年龄最小的获奖选手,在当地引起一时轰动。
走进了艺术中专的焦修壮,并没有延续自己的“歌唱”事业,一支画笔改变了焦修壮的人生。“唱给别人听,画给自己看。”是这位16岁少年略显成熟的答案。
进入大学后,作品《雪域之神》、《曲阜胜迹》等,收录到大型美术图集《当代绘画艺术》,该书已被世界教科文组织收藏。
22岁,以全校成绩第一名的绝对优势留校任教,成为当时最年轻的青年教师之一。
与此同时,被应邀参加央视某频道大型春晚活动策划组。
之后多次参加全国性及世界性大型活动策划;并被聘为第十一届全运会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礼仪顾问。
博士毕业后,任国家重点大学山东大学教师多年……
然而,就是这样一连串光环的背后,却有着不一样的艰苦历程。
进入大学前,焦修壮的两年“打工生涯”苦不堪言。
“从纸箱厂的车床工人,到五金制品公司的木料钢材搬运工,从汽车大修厂的汽车喷漆工到酒店服务员……很丰富多彩的两年,感谢这两年的锻炼……”回忆起那两年打工经历,焦修壮指了指自己的眼睛。“眼球上的黑点,是当电焊工人留下的记号。”
当握了三年画笔,多次画过伏尔泰、小布鲁特头像后,拿起电焊手柄的那一刻。“感到委屈”是最真实的表达。
出尽了体力,尝尽了奔波劳累后,感到了生活的苦涩与学习的重要。“每次上下班要骑七十多里地,遇到雨天、雪天有些路段不是你骑车,是车骑你。”
为了改变,更为圆自己的大学梦。打工两年后,就在表姐结婚前一天夜里,焦修壮怀揣仅有的300块钱,在烟台通往济南的火车上站了一夜后,走进了高考复读的队伍里。
再次起航的决心令人欣慰,但在离开书本两年的现实里,焦修壮开始期待奇迹的出现。“没钱去报补习班,那就偷偷蹭课,能捱一天是一天。”在艰苦难捱的日子,当补习班寝室熄灯后,其他学生忙着打牌聊天时,自己就买根蜡烛看书。“有股囊萤照书的意味了。”焦修壮说。
在以专业课与文化课全校排名综合第三名的成绩考入大学时,焦修壮一直不讳言,这是自己辛苦努力后华丽梦想实现的开始。
当这位自幼带领“潮流”,不乏艺术天赋的自由青年,在两年“苦胆卧薪”的被动经历后,希翼把自己培养成为最优秀的教书育人者。并希望自己能成为一针催化剂,用以影响那些渴望知识的年轻后辈。
铭记恩情存如血
十年后,山东大学《学生在线·青春山大——人物名人》对这位充满激情活力的年轻教师的评价是,“焦修壮是个近乎疯狂的理想主义者,并将自己的理想与刻板成见的社会现实死死的绑在一起。”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运动式的发起了自己一系列‘疯狂’的大学生活。
“疯狂”的第一幕,就是源于经济的制约。艺术类学院每年上万元的花费对这个出身农家的孩子来讲,着实的令人“疯狂”。为了生活费,在保证学习的前提下,同时为两家广告公司做兼职设计。在学习上,为了能取得好成绩,经常通宵达旦做设计草样。
在接受采访中,谈到家人是否同样 “疯狂”时,焦修壮避开了话题,但在采访结束后,通过邮件他给我们发来这样一段话:
“感谢我的父母,特别是我的母亲,几年的大学生活足足让她比同龄人老了近十岁。为了我的学费生活费,从没走进过工厂的母亲,在年逾花甲的时候做起了工人,身兼数职。塑料厂、服装厂……特别是在服装厂干着数人的活儿。车间里的工人、几百人厨房里的炊事员、同时身兼总经理保姆……
母亲曾经说“老板想吃啥,俺就要给人家做啥,做好后要给他送三楼办公室,然后等着老板对饭菜做评价。菜有点淡了,哎呦,加点香菜就好了;馒头有点硬,……。”
“儿子,你妈这哪里是工厂的工人啊,就是人家的保姆,等人家评价完,咱还要迎合老板,咱也好注意啊,吃完还要给人家收拾洗刷干净……”
这些话其实都是我毕业多年后母亲才说的,母亲在工厂干了好几样活儿,至于具体干什么母亲从不说,更多的是鼓励我的话……(很心酸的一段,文字难以表达…)。”
焦修壮的大学生活过的很艰苦,但是不得不承认,他已经成为“学院派体系”中少数的成功样本。毕业时,焦修壮便以学校一等奖学金、优秀班干部、两个文明建设积极分子的实际模板,结束了自己“疯狂”的大学生涯。
留校任教的焦修壮,并没有结束自己的‘疯狂’行为。毕业后的第二年,没有离开校园的他,继续攻读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区域经济硕士研究生。焦修壮对我说,大学是自己过上舒适生活前最后的“炼狱所”。“舒适的生活有很多,但学习的炼狱并不会太多。”在读研究生的跨专业领域的伸张,真的就像炼狱的过程。焦修壮补充说。啃英语、翻数据,在拿惯了画笔的手上,抱着经济学的书本,研究经济的区域发展情况……
当焦修壮的笔墨划到山东大学的时候,他已经取得了山东大学管理学博士的学位,此时的他在大学讲台上站了八年的时间。
在这八年的教学过程中,一直担任着《广告学》、《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与礼仪》教学课程。
在山大的日子,除了传授应有的知识,与同学们聚在一起席地而谈,是其做过更多的事。在他们交谈的过程中,“懂得感恩和努力”是每次舍不掉的话题。“因为我也曾在建筑工地搬砖块,拿着电焊焊接垃圾箱。”焦修壮说。
十年一剑
35岁的焦修壮,早在三年前就已成为济南第一藏医院副院长。来到济南第一藏医院之前,他已在山东大学等国家级重点大学,积累了十年的大学教学管理经验。
但自定的个人“十年规划”,使大学教师这个铁饭碗的金光,在焦修壮的人生里显得不再那么重要。“一个男人在热爱的事业上花费十年的时间,是值得的,也是最合适的。”
带着这份“十年规划”的前瞻视野,2007年,焦修壮辞去山东大学讲师的职务,只身投身到此前从无关系可言的医疗行业。那一年,他32岁。
在这段工作的时间里,校园理论与社会实践的探索期如约而至。此刻的他再一次认真的思考着象牙塔外的现实生活。随着现实的推动,“塌下脚步,挑战之上”的使命,悄然降临在了他的心里。
新的挑战,给焦修壮带来充满矛盾和压力。此时环顾四周,他几乎找不到任何可靠的亲戚和朋友,除了远在异乡父母无力又悠远的叮嘱。
从事业单位跳到民营企业的焦修壮,在别人的眼中已失去 “铁饭碗”的保障。甚至有时候,就连自己也时常有一种“身陷囹圄”的感觉。
十年大学教学经历,使得知识和学术的夯实,成为开启前方道路的利器。在面对新的挑战时,当时已过而立之年的焦修壮,再一次挥刀磨剑,坚持上路。
三年过去,在事业单位面临改革的今天,经过风雨飘摇的焦修壮,也早已打开了自己的一片天。当初从大学转到民企的决定,在今天看来,仍是开创了职业规划的思想先河。
未来的十年怎么走,是摆在焦修壮面前另一个实质性问题。但焦修壮说,不管以后方向在哪里,但“踏踏实实,努力的走下去。”是他下一个“十年之约”坚持到底的核心本质。
赤子之心
一路艰辛,经历了考学的“疯狂”、事业的激荡,有着干劲儿的焦修壮,每次都峰回路转的跨过了高山深海。在他的书桌上有一张《复兴之路》的音乐专辑。在他看来,自己活到35岁,虽然没有概念里的落败流离,但却也在体味着走向台前的成长之路。
高鼻子白皮肤的他,鱼尾纹也开始在眼角游走。就在嫁接而立与不惑的中间年纪,作为注册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成功的为多家企业导入CIS,帮助很多企业平稳渡过成长期。此时的焦修壮,早已在校园外面的世界,开始奋进许多年。
回顾自己的成长之路,经历过太多的高低曲折。少时的文艺骨干、武术风骨;年轻的歌唱新星、手握画笔;扛水泥、干电焊,后来的大学拼搏、以致言传身教……
不论是当初还是现今,焦修壮说,他的心里还是时时向往校园,闲暇回学校走走,追忆曾经过往的生活。
此刻,在济南第一藏医院的办公室里,焦修壮已经开始起草了一份新的医疗服务实践体系表,准备着接下来自己医院进一步的服务提升,这一幕的实现,虽只是局限在焦修壮所领导的这所民族医院,但值得纪念的是医疗改革的推进就在此开始。
在采访的结束,早已晋身为资深企业经营与管理专家身份的焦修壮透露,自己的礼仪新作《焦您礼仪》的成稿、推出,也已经提上日程。
因为,一切为了明天,做人生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