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小脾气大,小宝贝,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懂事啊 !”
这是施李红在动车事故发生前一小时发的最后一条微博。被发现时,她的女儿、两岁的小伊伊浑身是血,左腿受伤严重。凌晨的手术中她曾经不停喊叫爸爸,睁开眼睛后,望着抱着她的护士,伊伊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你去哪了?我还以为你不要我了呢。” 在场的人员几乎全部落泪。
经过彻夜手术,伊伊的左腿保住了!遗憾的是,此前失踪的伊伊母亲已于7月24日午夜证实遇难。而伊伊的父亲,在与伊伊一起被发现时,已没了呼吸。7月15日,小伊伊跟着父母到杭州外婆家玩,前天晚上乘D3115次动车返回温州,坐在第16节车厢,不幸遭此大祸。
或许就在事故发生的前几个小时,这个三口之家还为能坐上动车而兴奋不已;这个叫伊伊的小女孩还睁着好奇的眼睛望着窗外的一切;而在列车的终点,等待他们的亲人也许早已在家中做好了饭菜,就等着他们回来开饭……然而所有的一切都因为一场事故而彻底地发生改变。
在同一辆列车上,还有许多和伊伊一家一样的普通人,或是探亲、或是出差、或是游玩……然而,当他们踏上列车的那一刻,谁都不会想到,这将是一场死亡之旅。
悲剧因何而起
目前流传最广的版本是D3115列车在经过温州境内时遭遇雷电袭击,导致列车失去动力,与随后而至的D301列车发生追尾,最终造成两辆动车共六节车厢从高架桥脱落,酿成惨祸。
然而这个将事故主要原因归结为“天灾”的解释显然不足以令人信服,人们不禁要问:铁路之所以超过水路、航空,成为人们优先选择的出行方式,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其受天气影响最小,因而也最安全。如果连简单的雷电天气都抵挡不了,那么这么脆弱的动车为何要上路?其次,据现场报道,D3115列车在抛锚后与D301列车有将近半个小时的间隙,而据铁道部技术部门透露,中国动车或者高铁在运行的时候,有最高级的CTCS系统。什么概念?前面的车如果停下来了,里面的司机睡着了,甚至昏过去了,后面的车都能自动感应到,绝不会撞上,这是第一个保障。第二,还有一个相对低一级别,也是自动的,LKJ的列车运行监控装置,也导致它们撞不上。第三,还有人工操作。停下来之后,前车还可以通过打电话到调度市等等,不至于出现撞车的事故。 也就是说即使前两项因为故障无法实行,那么半个小时的间隔足够进行人工调度,而之后的D301对前面列车的抛锚为何全然不知?再次,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在尚未确定车厢内是否有生命迹象时便草率决定将车体掩埋,这一荒谬行为又作何解释?此外,实行实名制购票的动车在事发后为何迟迟不公布死伤者名单?重重疑点,如果铁道部不能一一给出答案,必将群情激愤。
铁道部采取的做法是在事发后不到24小时的时间内迅速免去三名主要官员,这显然是为平民怨而有意为之,但也从某种程度上印证了此次事故绝非天灾那么简单。而在之后的铁道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王勇平的三个“你们相信吗”不仅无法服众,估计连他自己都说服不了。
无论是对于事故中的遇难者,还是那些在现场迟迟不愿离开的遇难者家属,还有密切关注事项进展的公众,我们需要的不过是一个真相,而在当今的中国,还原或者是接近一个真相真的就那么难吗?
速度与安全,不可兼得?
6月20日,号称目前中国时速最高的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了,这辆以舒适、快捷、安全著称的列车承载着十几亿中国人的愿望,向世界昭示着我国铁路早已摘掉了落后的帽子,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之林。
然而事情远没有那么乐观,京沪高铁才开通没几天,便曝出事故不断,晚点、断电、服务不到位、应急措施跟不上………所有的这些在7.23事故中得到了全面爆发。
人们这时才意识到,原来技术先进、速度一流并不代表一切,如果一辆列车连基本的旅客安全都不能保证,那么即使速度再快又有什么用。于是,舆论界不约而同地呼吁中国高铁,请慢下来。
然而慢下来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吗?难道所有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速度太快?按照这样的逻辑,那么似乎只有回到“绿皮车”时代,安全才最有保证。
这显然不是铁路应有的归宿。
在世界各国铁路都在走向高速化的时代,提速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因此研发性能更高、速度更快的高铁是大势所趋。频频发生的事故并不能完全归结为技术问题,当然一项新技术要投入使用必然要经过磨合期,但并不至于酿成如此大的灾难。然而在技术发展、速度提升之后,我们的管理与相应的执行措施是否真的落实到位,这恐怕才是最应该注意的。
今天的中国,更置身于一个“风险胶囊”之中:浓缩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历程,也浓缩着这一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在带给人们更多“文明的成果”时,也难以避免地让“文明的风险”相伴而生。这需要我们有足够的风险意识、足够的应对之策,为高速发展时代系上一根牢固的“安全带”。
笔者始终认为,速度与安全,并不像鱼与熊掌那样不可得兼,二者完全可以做到协调一致,而在转型期的中国,高速行进的并非只有列车,而是整个中国。我们太急于摘掉落后的帽子,太急于向世界展示中国的进步与发展。然而在这快速发展的背后,我们不要忘了最根本的出发点,是为了让每一个家庭都能够平安、幸福,老有所养,幼有所依,让每个等待的母亲能够听到儿女的一声呼唤,让每个孩子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在自然灾害频发的当代,已经经历了太多苦难的中国人民不希望再面临因人为因素造成的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