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中部的四子王旗,是我国“神舟”系列飞船的家园,我们的一号至七号“神舟”系列飞船都是在这块神奇的草原上降落回收的,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这里的主着陆场成功着陆,随着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舱,四子王旗从此成为了世人瞩目的地方。今天也还就是在这块土地草原上,又创造出一个令人振奋的奇迹,这就是旗委书记肖万寿带领大家用科技和辛劳,在这片边境荒漠草原上开创出的绿色经济带,特别是那喜人的60公里长的马铃薯种植带,使这里成为了名符其实的“薯都”,绿色经济的快速发展,让四子王旗的农牧民从这个绿色银行里得到了增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兴边富民。
四子王旗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少数民族边境牧业旗,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在这个旗长达104公里,全旗的总面积达25513平方公里,其中牧区面积20843平方公里,占到了全旗总面积的81.7%。然而尽管全旗面积很大,但是这个干旱荒漠草原,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生态恶化,让这个畜牧业闻名的牧业旗,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危机。面对生态恶化对四子王旗农畜牧业生产日益加重的影响和困扰,在四子王旗的五年时间里,有着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肖万寿通过在农牧区的深入调查研究,认为在这个干旱少雨的边境旗,必须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高效畜牧业为主的农牧业发展步伐,依托科技创新,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生态农牧业。正是在肖万寿的这种科学的、符合当地实际的工作理念的主导下,近几年这个以畜牧业闻名的地方,在加快现代牧业发展的同时,又在现代农业上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一举走在了许多旗县的前面,单是马铃薯种植规模一项就走在了内蒙古中部各旗县的前列,甚至全自治区的前列。为了全力推进设施农业,让四子王旗这个农业生产薄弱的旗,走出一条发展农业的新路,肖万寿这个旗委书记可谓当到了家,他带着科技人员不知有多少次深入到田间地头,与农户交流谈心,耐心细致地做好农户思想的工作,他下了决心,一定要把设施农业的建设在四子王旗全面推开。
任何先进的事物一开始总不是容易被人所接受的,肖万寿所推出的设施农牧业同样在开始时,并不一帆风顺,落后的生产力加上长期养成的靠天吃饭的观念,当地的许多农户对此不是心存疑虑,就是消极对待,许多农民在新事物面前表现出了观望的心态。而对于肖万寿看来,无论付出多少,也要把这件关系到农民增收,粮食增产的大事做好。对此,肖万寿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亲手在全旗农区建设了三个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设施农业的建设推开打头阵。在经肖万寿和科技人员亲手培育建立的多处科技示范园区,许多农户依托设施农业和日光温室的建设,摆脱了贫困,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户,同时也使设施农业成带连片地,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四子王旗遍布开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肖万寿的辛勤工作下,荒漠草原上绿浪滚滚,丰收的喜悦让人们心里乐开了花,今天这里的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21万亩,其中拥有的大中型喷灌就有282套11.5万亩,仅在2010这一年全旗就新增膜下滴灌8万亩,这也让该旗成为了全内蒙区膜下滴灌种植规模最大的旗县。在遭受最严重旱灾的去年,全旗旱作农田几近绝收,而膜下滴灌马铃薯平均亩产达2300公斤,农民的亩收益达到3000元以上。大旱之年,四子王旗用占总播面积13.5%的节灌马铃薯,产出了85%的粮食总产,全旗有2150多农户纯收入达到五至十万元,最高的纯收入超过了三十万元,可以说肖万寿带领大家在2010年这个大旱之年,创造了四子王旗农业丰收的奇迹,也创造了内蒙古中部地区粮食增产的奇迹。这个奇迹不仅实现了包产到户以来四子王旗农业生产的革命性变化,更重要的是引领了内蒙古中部地区农业发展的新方向。
肖万寿这位蒙古族领导干部,为人正直,思维敏捷,干事利索,不多的言语中,显现着他独到的见解,从他的身上可以感受到蒙古族人特有的纯朴憨直。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只要是认准的事,有益于人民群众的事,他会义无反顾地办到底,在他看来组织上让他来这边疆北地,就是要自己能带领全旗20多万各族人民脱贫致富,守土固边,走上小康,也正是这种意识和信念,驱使他不停歇地奔波在北疆草原上,为四子王旗经济的早日全面腾飞,马不停蹄地拼命工作。
四子王旗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畜牧业大旗,畜牧业在这个旗的整体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近年来肖万寿为了畜牧业生产发展,春顶来自蒙古国的飞沙,夏冒着荒漠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