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让他们变成娘娘腔

2011-12-29 00:00:00向添
伴侣 2011年8期


  ?荟半数女孩比男孩爷们,问题出在哪儿?
  民办小学报名现场,幼儿园大班男孩找不到妈妈哭了;男女生打架,男孩竟然输了;69%的女生说,班上的男生缺乏男子汉气概……
  某日,某民办小学报名已有一周时间,但3个哭鼻子的幼儿园大班男孩至今让报名现场的老师们记忆犹新。
  “现在的男生,不少人很文气、安静;相反女生则活泼好动居多。”某小学老师李琰,对男生变弱女生变强的感觉越来越明显,“最近我在看一本畅销书,名为《拯救男孩》。该书的作者、北京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目前中国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对男孩的溺爱,使男孩们吃苦太少、享受太多,控制太少、满足太多。”
  “这样的状态,男孩肯定会出问题。”专家们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男孩危机”是不是真的存在?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又有哪些?
  [现象]
  妈妈:男女生打架,输的竟然是男孩
  “照理说,儿子听话、不闯祸,做家长的应该很省心。但我现在却有点担心,为什么儿子每天都这么安静,不是赖在家里看电视,就是在本子上写写画画,从来不会跟小朋友一起出去玩,他怎么一点都不像男孩子呢?”
  吕女士的儿子上小学六年级,虽然亲戚、朋友们都很喜欢这个文静、听话的小男孩,但儿子的乖巧和内向,却让吕女士隐隐有些担心。唯一让她觉得安慰的是,儿子班上的男生好像都是这个样子。
  但相比于男孩子的文静,吕女士儿子班上的女生就强悍多了。
  “有一天我去接儿子放学,看到他们班上有一个女生正和一个男生在打架,据说是为了抢一本漫画书。”女孩子竟然会跟男孩子打架,这已经让吕女士吃惊了,但更让她惊讶的事还在后头,“女孩子太厉害了,对着男生又是踢又是拽,那个小男孩根本不是她的对手,最后只能丢下漫画书落荒而逃。”
  而班上其他家长也有同样的感觉。“有次开家长会,有个男生的妈妈跟我抱怨,说她儿子的衣服被班上一个女生撕破了,现在的女孩怎么都这么厉害啊?感觉男孩和女孩好像颠倒过来了。”
  [调查]
  近七成女生觉得班上男生不像男子汉,男孩太文静、太内向、太斤斤计较——这些让家长和老师颇为头痛的问题,是否真的存在?
  昨天,记者在某所初中和某所小学的两个班,做了一份“男女生印象”调查,发现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觉得对方与传统的男孩子和女孩子不太一样。
  在“你觉得班上的男生像男子汉吗”这个问题中,只有24.1%的女生回答“像”,认为“不像”的女生占69%,还有6.9%的女生觉得“有点像”。同样,在“你觉得班上的女生像女孩子吗”这个问题中,有77.4%的男生觉得“不像”,9.6%的男生觉得“有点像”,觉得班上女生像女孩子的男生,仅占13%。
  “你心目中的男生(女生)应该是什么样的?”在这个问题中,男女生们各自的答案也颇有意思。其中,女生们给出的答案有:大气、敢做敢当,像个男人;阳光、开朗、合群、勇敢;聪明一点、幽默一点,有男子汉气概;还有女生提到,最好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而男生给出的答案有:少打人、不发脾气、不能太暴力;稳重一点、懂得关心别人;温和、说话不大声、话不要太多;不唠叨、温柔、通情达理;做自己该做的,不管闲事。甚至还有一个男生写道:女生,请你们温柔一点吧。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可能包括学校和家庭两方面。
  初中小学幼儿园女老师占八成
  “幼儿园全是女老师,教的也都是画画、唱歌和跳舞,小学和初中也是女老师占多数。每天都在这样的环境里,男孩子当然不可能长成‘阳刚男’啦。”在采访中,有家长认为,学校的女老师明显多于男老师,也是造成男孩子们不够阳刚的原因之一。
  “如果学校的男老师再多一点,男孩子们自然而然就会明白,什么样才是男子汉应该有的样子。”沈老师认为,女老师的气质特点无形中会影响男孩们男子汉气概的培养与形成。
  ?荟家庭教育中母亲承担主要任务
   “每个班总会有那么几个男孩特别娇气,除了孩子个性方面的原因,家庭教育的方式也很关键。像我们班就有个特别胆小内向的男孩子,长得很清秀,家长老师都很喜欢他,但就是很像女孩子,不但上课回答问题时会脸红,还动不动就哭,边哭还边撒娇,所以同学都叫他‘宝宝’。”沈瑛老师说,为了“宝宝”的问题,她曾找过很多次家长,之前每次来的都是“宝宝”的妈妈。
  “我发现,每次‘宝宝’的妈妈在教育儿子时,总是细声细气,所以也看不出‘宝宝’有什么改变。后来我就想,如果让他爸爸来,效果是不是会好一点。”沈老师的办法果然起到了作用,“虽然他爸爸工作很忙,来学校的次数不多,但每次在处理儿子的问题时,总是用男人的口气来教育儿子。显然,父子之间的交流更能解决问题。”
   “家庭教育中父亲的作用不可忽视,在同等的学校教育环境下,男孩子不如女孩子大气、喜欢斤斤计较的现象,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父亲教育的缺失造成的。”沈老师说,以她跟家长交流的经历,目前大部分家庭的教育任务都是由母亲承担的,“我们学校每年都会组织‘男生节’,其中有一个保留节目,是男生和父亲间的亲子活动,就是希望男生能多与父亲相处,感受男人的刚毅与粗线条,这在男孩子的性格培养上必不可少。”
  ?荟老师:家长呵护过度致男生低能
  对于“男孩危机”这一现象,记者采访的几位老师都表示,这种现象确实存在。男孩为什么会这样?张老师认为,这个和如今的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现在和过去不一样了,都是独生子女,再加上重男轻女的家长也为数不少,所以男孩在家都跟眼珠子似的,男孩养得太娇了!”张老师告诉记者,在她班上,男孩都十六七了,很多人什么家务活都不会做,一有问题立刻求助家长,不会自己解决。一次,她批评了一名男生,结果这个男孩第二天请来父母到学校为他辩解。“家长这样对待孩子的错误很不明智,好像什么事情都可以出面替孩子摆平,孩子觉得根本不用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种呵护确实过度了。”张老师说。
  一位已经退休的老教师告诉记者:“以前这个现象并不突出,也许和当时的家庭环境有关,那时家里通常有好几个孩子,家长很忙,物质条件也不好,养孩子很‘粗放’,所以男孩子相对皮实,独立性强。大点的男孩在家里几乎顶半个家长,要负担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这对于现在的男孩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某重点小学的班主任老师也表示,现在一些男生确实有点女气,从低年级就有这种苗头,她认为这和家长从小对孩子兴趣培养的方向有关系。“现在大多数男生都在课外学乐器,每天练好几个小时钢琴,其实男孩子应该多培养运动方面的兴趣,打棒球、练武术、看NBA比赛,这才有男孩气。”
  对于这一点,教育专家也表示,独生子女问题确实是重要原因,娇生惯养使男孩运动量严重不足,肥胖或瘦弱,缺少男孩阳刚气质。
  ?荟家长:学校教育压抑男孩个性
  然而有趣的是,在家长方面,却有完全不同的说法。不少家长指出,男孩女孩心理和生理发育不同步,差别很大,学校无视这种客观规律,没有“因性施教”,那些千篇一律的听话、守纪律的要求严重压抑了男孩个性。
  7岁男孩皮皮今年9月上了某所重点小学,然而一个月之后,皮皮却转到了一所每年要交几万元学费的民办小学。皮皮妈告诉记者,开学不久,有一次她偶然到学校送东西,竟然发现孩子们被禁止出去玩耍,每节课课间休息,孩子只能喝水或去厕所,中午吃完饭后被强制趴在课桌上休息。皮皮因为睡不着和同桌说笑,结果被老师罚站。上了没几天学,皮皮就不爱去了,唠叨着“上学真没意思!”“真不知道学校为什么要这么限制孩子?”皮皮妈很不解。
  皮皮的情况并不是个别现象,据了解,“幼小衔接”对很多将上小学的孩子来说已经成了大问题,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很多孩子,尤其是男生,难以适应学校的种种纪律和要求。在一些公立幼儿园的大班,应家长的要求开设了专门的“幼小衔接”训练,其实就是练习长时间(起码40分钟)坐着不动、发言举手等各种规矩。而很多民办私立幼儿园、国际幼儿园的孩子习惯了“自由散漫”,上学或多或少都会出现皮皮那样的问题。
  专家指出:“男孩爱冒险、爱挑战、爱争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