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院校建设发展要把握的两个重要方面

2011-12-29 00:00:00田德宏
中国集体经济 2011年7期


  摘要:教员是培养人才的骨干力量,学科建设是培养造就军队建设骨干力量和拔尖人才的基础平台,这两个方面的建设对院校的发展势必会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院校建设发展;教员队伍建设;特色学科建设
  
  院校的建设发展牵涉到方方面面,本文就最重要的两个方面的工作发表浅显的看法。
  一、加强以教员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
  教员是培养人才的骨干力量,有没有一批知名的专家学者是衡量院校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第一,要优化教员队伍整体结构。严格把关,确保教员选调质量。主要教学岗位教员选齐配强。控制选留本校毕业生的数量,制订特殊政策,加大从军内外引进高层次拔尖人才的力度。尽快制订并出台相关政策,拓宽院校教员与部队干部交流的渠道。着力解决院校教员经历单一的问题,切实改善教员队伍的学缘结构。
  第二,要提高教员综合素质。要充分发挥军队院校在培养科技人才中的主渠道作用。军队院校是军队自己的资源,是军队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推动军队建设发生质的飞跃,把军队院校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后勤科技人才要坚持落到实处。利用国民教育资源培养军队人才,是世界各国军事人才培养的一个趋势,也是我军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实行的重大政策。必须加大国际间军事交流的力度。加强国际间的军事学术交流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军事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派出优秀科技人员到国外军事院校学习,可以拓宽视野、更新观念、丰富知识。同时,还可以请外国专家讲学、组织联合军事学习和训练,通过交往实践来研究外军、借鉴外军,提升我军的现代化建设水平。
  第三,是完善教员管理机制。要针对科技人才成长和工作的特点,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合作的科技人才管理规范,营造一种民主、团结、和谐的学术氛围。逐步实行主讲教员制度和挂牌授课制度,推行教员资格认证制度、评聘分离制度、教学工作量和课时补贴浮动制度,完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教员考评体系,落实高职教员授课制度,畅通院校教员与部队干部交流使用的渠道,努力提高教员队伍的整体水平。鼓励和支持教员参与科研,切实提高教员的学术研究能力。
  二、搞好特色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培养造就军队建设骨干力量和拔尖人才的基础平台,一流的人才从一流的学科走出,一流的成果从一流的学科产生,一定数量的一流学科才能真正支撑起一所一流大学,并形成显著的特征之一。
  第一,充分认识学科建设在院校建设中的龙头作用。院校建设很多方面的内容。但这些建设必须而且只能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学科建设的需要为根本指针,以学科建设为统揽,才能有利于院校的建设与发展。历次军队院校调整改革,最有说服力的归根到底还在于院校的学科专业实力强不强、特色明不明显、优势突不突出、认可度高不高。随着军队院校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学科建设在院校的生存和发展方面的支撑作用日益突出。凭借大批与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信息化建设密切相关的高水平的优势学科,凸显院校的地位和作用,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寻求院校发展的关键。着眼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瞄准军事科学技术的前沿,在学术科研立项、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上加强引导,坚持每个学科至少形成一个具有鲜明军事应用特色的研究方向,每个学科至少有一个处于军内领先水平的研究方向。以点带面,推动学科专业鲜明的军事特色。
  第二,强化科学管理,加大经费投入,提高学科建设效益。首先要规范学科建设中各级、各类职责。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机关、系、教研室在其中发挥不同的功能,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必须明确机关、系、教研室在学科建设中的职责。对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学科建设专家组、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内容、运行方式予以明确和规范,真正使其运转起来,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一定的途径,真正发挥好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和专家组的作用。各系是学科建设的具体执行机构,主要是按照学院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制订的规划和计划制订本部门所辖学科的建设计划,将梯队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实验室建设等学科建设要素落到实处;要把年度计划落实情况作为考核部系党委班子工作绩效的重要方面,真正落实学科建设负责人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学科、学术带头人职责,建立更加科学的考评办法,促使学科、学术带头人在促进学科发展中发挥出更大、更好作用。其次要建立起高效的学科投资制度。持续、稳定的经费投入,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条件。要建立起总部投入与学院配套投入、正常投入与专项投入相结合的投入体制,根据学院的财力状况和学科建设的实际需要,每年对学科建设予以适当投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施重点投入,并对重点建设学科给予相应的特殊的配套政策,支持其发展,建立起重点学科与一般学科相互竞争的进退机制。要改革学科建设的投资和管理模式,改革过去单独的学科点建设的模式,以学科群为单元,推行科学研究、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研究平台等要素捆绑式的学科建设模式。要在学科建设的统筹协调、提高效益,加强合作、消除壁垒,增强团结、减少内耗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为院校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