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跳出“钓鱼网站”的圈套

2011-12-29 00:00:00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1年6期


  大连市民张小姐是个地道的网购族,最近却被“淘宝网低折扣代购”诱骗进“钓鱼网站”,上千元购物款被骗走不说,银行卡的密码还被修改,存款险些被划走。据报道,近段时间以来,钓鱼网站的诈骗案件时有发生。
  说法一:“钓鱼网站”是一种网络欺诈
  王彬(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
  虽然我国目前网购族的队伍日益扩大,但人们对“钓鱼网站”的了解却很少,甚至对有的人来说“钓鱼网站”还是个新生词汇。所谓“钓鱼网站”,是一种网络欺诈,指不法分子利用各种手段,仿冒真实网站的URL地址以及页面内容,或者利用真实网站服务器程序上的漏洞在站点的某些网页中插入危险的HTML代码,以此来骗取用户银行或信用卡账号、密码等私人资料。网络钓鱼其实就是网络上众多诱骗手法之中的一种,由于它的手段基本就是通过网络用一些诱饵(如假冒的网站)等使用户上当,很像现实生活中的钓鱼过程,所以被称之为“网络上的钓鱼”,这种网站被称为“钓鱼网站”。
  黑客通过钓鱼网站牟利的主要方法有:设下陷阱,收集用户个人隐私信息,通过贩卖个人信息或敲诈用户获利;收集、记录用户网上银行账号、密码,盗取用户的网银资金;假冒网上购物、在线支付网站,欺骗用户直接将钱打入黑客账户;假冒产品和广告宣传获取用户信任,骗取用户金钱;假借“限时抢购”、“秒杀”等噱头,让用户不假思索地提供个人信息和银行账号,并获取用户输入的个人资料和网银账号密码信息,进而获利。
  “钓鱼网站”近来在全球频繁出现,严重地影响了在线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的发展,危害公众利益,影响公众应用互联网的信心。
  说法二:网购族要增强“防钓”意识
  崔华伟(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我们知道,“钓鱼”手法最核心的步骤就是发布仿冒链接,通过网页或者QQ等联络工具迷惑网购者。作为网购一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增强防范意识:
  首先,要不怕麻烦。尽量不要点击对方通过电子邮件或其他途径提供的网络链接进入支付网站或金融机构网站。进入需要网站应直接在地址栏键入网页或从官网点击相应网页。如确有需要进入陌生的网站,也要通过第三方网站身份诚信认证辨别网站真实性。
  其次,上网要细心。在查找信息或登录不熟悉的网站时,应该特别小心由不规范的字母数字组成的CN类网址。只要我们足够细心,“钓鱼网站”也不难判别。另外,真的网站首页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能提供详细的联系方式,而一般假网站只有一个页面,没有任何链接。
  再次,心态要放正。生活中,很多网友会遇到有人冒充QQ官方或所使用的免费邮件服务公司发来的广告或中奖信息等。这些广告或开出的中奖信息通常还很诱人,其实正式的公司是绝不会通过电子邮件让你提供任何信息的。如果你收到类似要求,或者在邮件中带有指向网站的链接,那么它一定是网络钓鱼诈骗。
  最后,要增强防范意识。上网时,注意不要向自己不熟悉的网站提供自己的身份信息及各种账号、口令、密码等,避免犯罪分子利用这些信息对你造成伤害。另外,尽可能购买或安装正版的反钓鱼工具软件,这样当用户不小心打开了“钓鱼”链接时,浏览器会给予警示。
  
  编辑/王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