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定投中的“曼陀罗”

2011-12-29 00:00:00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1年6期


  弱市下的伪神话
  
  笔者最近经常会被这样问道:“听说基金定投很不错,无论市场如何都能获得不菲的收益,我该选择哪只基金做定投?”诚然,基金定投最大的魔力来自复利效应,但并不意味着收益就像滚雪球一样总是越滚越大。基金产品尤其是偏股型基金产品,并非像存款一样有固定利率,而是会随市场波动而波动,收益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平摊投资成本也仅意味着在一个波动的市场中,最终的投资平均成本会低于市场波峰时,但肯定高于波谷时。如果在市场位于大级别波谷时赎回,市场估值依然有可能低于之前定投的平均成本,导致整体投资亏损。
  
  降低风险 没风险
  
  许多基金经理喜欢用20年、30年的数据鼓动投资者,如从现在起每月定投200元,30年后就会有几百万元养老金等。乍一看很诱人,却忽略了通胀因素。30年前的几万元,和现在的几百万元的购买力相比,后者无疑相对缩水了很多。30年定投的真正收益,远没有几百万元空头数字表示的那么高。
  
  收益有前提
  
  定投的美好愿景有一大堆,但往往会落空。因为它的收益是有前提的,如有无限时间可以定投,大盘总有上升的时候,你就有获得超过大盘平均收益的可能。这个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但如果你选择债券型基金或你需要在短期内动用这笔资金呢?谁来保证你的基金会在短期内战胜市场?
  
  你是在赚钱还是在烧钱
  
  基金定投首先为基金公司带来不断的现金流,可抵御基金赎回资金,又可为银行带来中间业务收入,提高盈利。总之,机构都能从定投中斩获好处,这是定投的利益链。而对投资者而言,则难逃烧钱之虞。以热炒的亲子定投为例,易方达、招商、上投摩根等多家基金公司,打着“为宝宝的未来”的名义,吸引年轻的父母加入,投资期限10年以上。纵观基金10年的业绩,有哪只产品连续多年表现稳定良好?另外,基金业政策会否在10年内作出调整?如果基金经理跳槽甚至基金遭遇清算,定投的结果谁来负责?
  
  选好定投基金不宜轻言放弃
  
  投资者选择基金定投时,并非考虑哪只基金更好,而应综合考虑自己的理财目标、投资期限、风险偏好等,确定什么类型的基金更适合自己的需求。定投最终的收益将受到投资期间市场表现、所投基金产品业绩、赎回时点等诸多因素影响。对投资者而言,并没有最好的方式或产品,即使预测到了未来10年内投资业绩最好的产品,并开始对这只基金进行定投,如果他在几年后的市场大跌中,承受不了市场连续下跌带来的心理压力而未能继续投资,或因为开始投资时,并没有对自己的收支进行规划,几年后突然发现自己有购房、购车、结婚等大笔支出,被迫在市场估值较低时对定投基金进行赎回,都可能造成亏损。
  定投最主要的两个优点:积少成多、可作为储蓄性质的理财工具;平摊投资成本,弥补普通投资者在择时方面的弱点。从这两个功能出发,对风险承受能力较弱或资金投资期限较短的投资者,更应看重其储蓄的作用,选择低风险基金产品更为适合;而对风险承受能力较强或资金投资期限较长的投资者,更应看重摊低成本、提高收益和减小风险的目的,选择波动较大的高风险基金产品更为合适。
  
  编辑/王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