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生命的一声问候

2011-12-29 00:00:00听那片海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1年7期


  这是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的事情了。
  在德国南部靠近奥地利的边境地区,有一个小镇,镇上的人绝大部分都是农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耕种生活。小镇郊外矗立着一座小小的教堂,犹太族传教士索里安居住在那里已经有很多年了。
  索里安有一个习惯,每天清晨都要迎着阳光到一条乡间小路上散步,而且无论遇到任何人包括小孩子在内,总是很有礼貌地摘下帽子,微笑着打一声招呼:“早安。”对他的这种热情待人态度,许多人也能用微笑报以同样的问候。唯独有一个叫米勒的日耳曼族年轻人,扛着锄下地时,对索里安的这声问候,起初表现得很是不屑一顾。
  然而,索里安并没有因为米勒的冷漠态度而改变自己的习惯,每天清晨见到他时仍是带着慈祥的微笑道一声:“早安,米勒先生。”时间久了,米勒渐渐地对索里安的问候在意起来,这个对小镇上任何人都持着一脸冷漠神情的年轻人,见到索里安时,开始用微微点头作以答复。直到有一天,米勒见到一脸笑意的索里安问过早安后,终于慢吞吞地摘下帽子,也向这个犹太族传教士回应了一声:“早安,教士先生。”
  以后的时间里,索里安与米勒邂逅时就这样互相问候。但是有一天,索里安没有见到米勒,据说这个年轻人讨厌种田,不愿一辈子做农民,入伍投军去了。
  一晃又是几年光阴过去了,德国政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希特勒的纳粹党掌握了国家政权,开始疯狂地推行种族灭绝政策,尤其是要消灭犹太人。
  这一天清晨,大批的党卫军士兵包围了这座小镇,原因是这里犹太居民较多。索里安和小镇上许多人一起,被荷枪实弹的党卫军集中起来,进行所谓的种族甄别。士兵把人们驱赶到一处空旷的广场上,四周实行了严密警戒。负责执行甄别的一名少校军官手持指挥棒,站在高台上对鱼贯走出的一排排人吼叫着“向左或向右”。人们惊恐地发现,凡是被命令向左的人都必须进入一个大坑,在那里,凶狠的刽子手将用机枪屠戮他们。而向右的人则被认为是没有民族问题,可以获得自由。
  不少人随着那名少校军官一声声无情的“向左”喝令而绝望地走向死亡深渊,胆小的孩子和妇女则吓得哭泣起来。轮到索里安走到少校军官面前了,这位犹太族传教士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浑身颤抖地挪动着步子,当他悲哀地抬起头等待甄别时,竟一下子愣住了!站在面前高台上的德军少校居然是米勒,只见他的眼睛半眯着,毫无表情的脸上显示并没有认出眼前的传教士。
  索里安尽管面对死亡,还是习惯性地摘下了帽子,微笑着轻轻道了一声:“早安,米勒先生。”他的声音刚落,德军少校的身子似乎动了一下,半眯着的眼睛也睁大了,显然是认出了对方。他的指挥棒本来要不耐烦地指向左方,然而却像没控制住自己似的竟也习惯性地点了一下头,随口回复道:“早安,教士先生。”声音虽然很低,但索里安还能听得到。
  最后的结果,德军少校稍稍犹豫了一下,指向左边的指挥棒在空中画了一个半圆弧,竟然指向了右边,那意味着索里安获得了生存和自由。
  凡是读过这个故事的人,心灵没有不受到深深震撼的。仅仅是一句习惯性的随意问候居然拯救了一个人的生命。由此可见,人是很容易被感动的,而这种感动不一定靠慷慨的施舍或莫大的帮助,哪怕只是温暖的一句话,一个善意的微笑,有时也能打动人的心扉,融化心灵的坚冰。所以,每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不要忽视了自己最简单的做人细节,让自己一声热心的问候,一个温馨的微笑,在他人的心灵里播撒下一缕爱的阳光。
  编辑 / 孙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