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滴早晚会变成花朵

2011-12-29 00:00:00清茶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1年17期


  偶然间的一个机会,去我们主管家里吃饭。
  她是个很严肃的人,素日里冷冰冰的面孔,偶然间的一个小错误都会被她刻意放大,几乎所有的人都对她没有好感。加上她素来清高,一般的宴会也不愿意参加,而私下里大家的活动,又懒得喊她。
  只是这次,破天荒的,她居然请我们几个去她家里吃饭。
  于是,几个人战战兢兢地带了东西,敲了门。开门的是她,居然一改往日的冰冷,满脸笑容地迎我们进屋。在沙发上坐定,才看到她的父亲从厨房走出来跟大家打招呼。我们都尴尬地站起来,笑,她也笑着逐个介绍我们。
  这一切简直如天方夜谭。
  坐下来吃饭,才发现她是个极孝顺的女子,和我们几个调笑着,与老父撒着娇。与素日在公司里大相径庭的形象让我们几个又是吃了一惊。但无可否认,那天的气氛相当融洽。
  后来出差,我偶然间与她一起。晚餐时我们都喝了点儿红酒,吃过晚饭,两个人都沉默地坐在宾馆的床上看电视。突然间,我心里抑不住那个念头,鬼使神差地问了句:“许总监,我们都觉得那天在你家里,你好亲切。”
  她笑了一下,转过头看我:“都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但是有时候,性格却是会改变的。”
  她给我讲起了她的经历。从小就不在父母身边,性格冷僻。这种现象自从父亲来到之后依旧没有改观。可那天,父亲看着电视,突然问了她一句,和同事相处得怎么样。
  “父亲在一家国营单位工作了一辈子,和每个同事都相处得相当好,不管是搬家还是有个喜庆事儿,都有很多人来帮忙,他希望,自己的女儿也能这样。然后,我就把你们请回家来吃饭,说实话,之前我也很忐忑,但是后来,我发现大家都是善解人意的孩子。”
  说着说着,她擦了擦眼角,又笑了,她问我:“我是不是很虚伪。”
  我摇了摇头,心想,每个人都会有这种小虚伪、小把戏,为了不让父母担心。
  还有一个朋友,东北人,喜欢喝酒,每一次不喝个烂醉决不罢休。
  那次偶然的聚会,一桌子人兴致勃勃,但他却滴酒不沾。就有人看不下去,又知他素日喜欢劝别人喝,于是一拨人就想方设法让他喝酒,但他依旧坚持滴酒不沾。
  这次聚会很奇怪,后来,有知情人说,他兄弟多,这段时间,轮到他照顾八十多岁的老母亲,怕母亲看到自己喝得醉醺醺的样子。
  只是酒这东西,有瘾,喝不着的人,着急。他想提前告别,但总是有人拉着他不让走,到最后,他自己也忍不住,喝了几小杯。
  那天散场得比较早,他提议我们两个去外面走走。于是,跟着他,绕着广场一圈又一圈,中间他喝了两瓶矿泉水,去了三次洗手间,不停地对着我呼气,问我,有酒味没,有酒味没?
  我笑,问他,为什么这么怕身上有酒气?
  他叹一口气,对我说,因为喝酒出过一次事,母亲最不喜欢他喝酒,每一次只要他喝了酒,母亲见到,必是生气。
  那天,最终等到他嘴里的酒气散了之后,我随着他一起回了家。开门的正是他的母亲。问他,又喝酒了?
  而朋友此刻如孩童一样,顽皮地对着母亲呵了一口,说,真的没有喝。
  朋友四十多岁了,此刻脸上却漾满了孩子样的笑容。我侧眼看去,门廊的灯光恰好照在他的脸上,他满脸喜悦地看着母亲,像一个说了谎而又怕责罚的孩子,双手垂在身边,轻声撒娇,说了句,妈,您怎么还没有睡啊。
  我承认那一刻我感动了,突然想起某个人说的一句话,不管年龄多大,在父母面前我们始终是幸福的孩子。我们撒着娇,讨着巧,乖巧地扮演着孩子的角色。
  有一个高中同学,生活得很不如意。先是在一家厂子里做工人,后来下岗了,之后又搞过传销,跑过保险,混得最不如意的时候,是在街上帮别人发传单,每天五百张,可以得到二十元的报酬。
  可生活对他的折磨并没有停止。年前,我听说他的老婆忍受不了和他在一起的清苦,丢下他和孩子离了婚。他失了业,买了一辆板车帮别人拉货,每天风里来雨里去挣个力气钱。有一次还被一辆小车刮了一下,连人带车翻进了路边的沟里,幸好没有大伤。
  但即便如此,生活依旧没有对他展开笑颜。
  我去找他聊天时,他正在街边卖菜。当时是冬天,很冷,我看到他的手已经冻裂,对于卖菜这一行当,他并不习惯,笨拙地称重,收钱。才知道他刚刚开始干。
  我站在那里刚一会儿,就来了几个城管,他们很粗暴地掀了他的摊子,面对着满地乱滚的土豆,他手忙脚乱地收拾,那一刻,我突然觉得,他的人生也像他此刻那样,充满了狼狈和尴尬。
  城管走后,他开始匆匆收摊,然后对我说,好不容易回来了,一起喝两杯,今天中午去我妈那里,怎么样?
  盛情难却,我答应了他。但他却磨磨蹭蹭,接完儿子又要洗澡,刮胡子,然后穿上一身比较得体的衣服。我笑他,去自己父母那里,还用得着这样隆重吗?他笑笑,告诉我,就是去他们那里,才穿得干干净净,他们也放心。
  这个逻辑让我不明白。可是等后来吃饭时,我明白了。
  他的父母曾经是工厂里的干部,言谈间流露出那个时代的鲜明特色。
  整个吃饭的过程里,他没有露出一丝对生活的抱怨,相反,还很开心地告诉父母,他某一天帮人拉货,居然挣了两百元钱,而且还成功地劝说一位客户买了保险;他说儿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两个人生活得比以前还快乐;他说很想每个星期都回到父母这里来吃饭,可生活实在是太忙了,简直就是闲不下来……
  我在一边看着他眉飞色舞的表情,看着父母言谈间对儿子欣慰的笑容,一颗心突然酸楚了一下,然后鲜活明亮的感动,就在心间溢了出来。
  还有一个小插曲。吃完饭,他不知从哪里拿出几百元钱来,交给父母,说自己没有时间去买东西,让父母买点营养品。而这几百块钱,却转了个弯,变戏法一样又从父母手里转到了他儿子手中,父亲笑着说:“我们两个不差这点儿钱,还是给孩子买点东西吧。”
  他对我眨眨眼,笑了。
  我也跟着笑,突然间,莫名地,觉得他的笑脸很可爱,像朵花儿。
  自从那一次出差之后,主管对我们的态度明显发生了改变。就如那天,她破例参加了我们的聚会,端起一杯酒,说了句:“其实,我们都是好孩子。”有同事哧哧地笑,近四十了,还什么孩子。
  可是,只有我知道,她说的孩子,其实就是指父母的孩子。
  正如她后来给我说的一句话,从小到大,在父母眼中,我们始终是幼苗,我们承接他们给我们无私的雨露,只为有一天,能在他们面前绽放让他们欣慰的花朵,这花朵可能是一个稳妥的收入,一点骄傲的成绩,一份温暖的问候,甚至是一张无私的笑脸。
  是的,雨滴早晚会变成花朵,和自然界里的规则一模一样,而这一切,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自然朴素地发生着,生长着,绽放着。这样的生活,才充满了幸福。
  编辑 / 孙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