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何看保姆不顺眼

2011-12-29 00:00:00李万和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1年24期


  退休前在医院做护士的赵阿姨,请来一个20岁出头的女保姆帮忙料理家务,空闲时顺便帮助带外孙。老伴和女儿对这个年轻的保姆还挺满意,倒是赵阿姨常常对她横挑鼻子竖挑眼,没多久,小保姆就被她赶出家门。之后,赵阿姨换了一个又一个保姆,几乎都没干多久,就被赵阿姨以同样态度赶走。
  最近一个小保姆让赵阿姨的老伴和女儿都很满意,认为她各方面素质都不错,但是赵阿姨依旧蛮横无理,鸡蛋里挑骨头,每天对着小保姆大发无名火。不仅如此,赵阿姨的睡眠质量也逐日下降,甚至提出不辞退保姆就住到单位的要求。老伴和女儿商量后决定对赵阿姨的无理要求不予理睬,留下保姆。这个决定让赵阿姨情绪严重受挫,哭天喊地,大发雷霆,甚至逼迫女儿回答是她重要还是保姆重要。
  赵阿姨的老伴和女儿对这样的状况很是无奈,他们认为问题并不在于保姆,而在于赵阿姨本人,是她心眼过小、疑心过重且不容人的错误心态导致的。意识到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后,他们赶紧带着她找心理医生咨询。
  据了解,赵阿姨家条件优越,老伴退休前是总工程师,不但经济收入宽裕且人品上佳、身体健康,加上在外企工作的女儿有房有车,可谓小康家庭,赵阿姨本该过着无忧无虑的幸福晚年。但是,自从找来保姆以后,赵阿姨发现,老伴对小保姆关爱有加,在她口述的24个事件里主要为:老伴主动关照保姆冲开水不要烫伤;吃饭时,老伴多次主动为保姆夹菜,对自己却不闻不问;保姆在房间睡觉,老伴主动前去关门并叮嘱莫着凉;老伴主动与保姆一起做菜,等等。
  在交谈中,赵阿姨情绪激动、行为幼稚,不断自言自语,声称要自杀,边说边捶胸顿足地朝外冲;过于偏执且常常以偏概全,对媒体所报道的有关男主人与保姆有染的社会事件过分敏感;极度缺乏安全感,易受到自我暗示对心态的影响。
  她虽然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但从语言表达、情感流露、行为表现等方面反映出其有认知缺陷。具体可以概括为5种表现:第一,任意推断:即在证据缺乏或不充分时草率地作出结论。第二,选择概括:仅仅根据个别细节而不考虑其他情况便对整个事件作结论。第三,过度引申:在单一事件的基础上作出关于能力、操作或价值的普遍性结论。第四,夸大或缩小:即对客观事件的意义作出歪曲的评价。第五,全或无的思维:要么全对,要么全错,把生活行为看成非黑即白的单色世界,没有中间颜色。其实,在生活中若一味用放大镜看待世事,只会是自寻烦恼。
  
  据《上海卫生报》
  编辑/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