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妈妈引发爱心风

2011-12-29 00:00:00张国庆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1年31期


  一名非洲男子带着病重的儿子来中国广州求医,因语言不通流落街头。一名下岗女工看到这凄惨的一幕,伸出热情之手,将这对父子接回家。
  为拯救异国小生命,下岗女工花光积蓄,借遍朋友,最后决定靠乞讨和卖血筹款。她的善举被媒体报道后,非洲父子的命运牵动了羊城市民的心。在无数爱心市民的支持下,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非洲男孩终于重获新生!
  非洲父子流落街头,下岗女工领回家
  2011年3月24日傍晚,一名40岁左右的女子匆匆走在广州的大街上。她叫萧要明,已失业两个多月,家中经济捉襟见肘,她一直忙着找工作。
  这天,萧要明依旧没找到工作。下午5时许,她走到天惠大厦附近一个过街天桥,发现天桥右侧一棵树下坐着一名年轻黑人男子,怀抱一名婴儿。
  初春的南国,当地人要穿一件外套。那名男子上身却只穿了件T恤,他紧缩双肩,周身瑟瑟发抖。婴儿看上去不到1岁,骨瘦如柴,双眼黯淡无神。萧要明顿生同情之心,她再仔细打量,发现婴儿呼吸急促,好像病得不轻。
  看到男子脚边的两个行李箱,萧要明猜测他无处可去,便疾步上前询问。萧要明会说几句简单的英语,对方说的却不是英语。一名路过的看上去像大学生的男孩对她说,这老外说的是法语!
  萧要明想起,好友陈丽从事进出口贸易,精通法语,她马上给陈丽打电话。陈丽一听忙劝她,你不了解情况,也无法沟通,还是让民警来帮他们吧!萧要明想想也对,可当她再次把目光投向那婴儿时,发现婴儿呼吸更急促。她说,不行,孩子的病好像挺重,你快点过来。
  10分钟后,陈丽赶到。萧要明才了解到,黑人男子叫希拉,32岁,来自非洲的几内亚。二战前几内亚是法国殖民地,所以法语是官方语言。婴儿是他的儿子,叫伊思阿卡,刚出生10个月零8天。伊思阿卡出生不久,希拉和妻子便发现孩子常面部发紫,呼吸急促。当地的医生都无法确诊。
  2011年2月7日,希拉带孩子在几内亚金迪亚市就医,偶然遇到在这家医院看病的中国人吴先生。吴先生来自广州,在参与中国援建金迪亚市一座体育场的建设。吴先生同情希拉一家,建议他带孩子到中国就医。特意把广东省治疗肺病最权威的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地址写在纸上,交给希拉。
  中国援助几内亚数十年,希拉从懂事起就耳闻目睹中国人的善良,他对吴先生的话没半点怀疑。随后希拉变卖家当,又向亲朋好友借钱,凑了32万几内亚法郎,带着儿子飞到广州。
  下机后,希拉搭同机几个在广州经商同胞的顺风车,一直搭到广园西路天惠大厦附近。希拉向几位中国人问路,都因语言不通而无法交流,便和儿子呆坐树下。由于一路奔波,伊思阿卡病情加剧,希拉心急如焚却无计可施。
  此时夜幕降临,萧要明问希拉有何安排。希拉说:“我在广州谁也不认识,我还没来得及兑换人民币,今晚打算在路边露宿。”萧要明忙说:“你还勉强孩子有病,再着凉怎么办。你不介意的话,到我家住几天吧。”陈丽把话翻译给希拉,然后吃惊地问萧要明:“你自己就够紧张的了,能负担得了他们吗?”
  萧要明,1973年出生于广州市白云区。高中毕业后,她进入广州市第一公交公司做乘务员,后做驾驶员。2003年,单位裁员,身患糖尿病的萧要明下岗了,并于同年离婚。这之后她自谋职业,做过喷漆工,开过校巴,今年年初开校巴的她也被辞退。萧要明离婚时家里没什么财产,她每天还要打胰岛素、服药,租的两居室每月要付1000余元房租,两个儿子一个15岁,一个8岁,都在读书。她虽精打细算,可每月仍入不敷出。伊思阿卡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着实令萧要明心疼,于是她对好友说:“没事,我吃啥,他们跟着吃啥。”随后,萧要明将希拉父子领到位于越秀区前进大街窑台小学附近一个两居室老楼。
  随后萧要明为希拉炒菜、做饭,这时她的儿子阿明、阿忠放学回家。听母亲介绍后,阿明和阿忠礼貌地和希拉打招呼,哄伊思阿卡玩。萧要明把儿子住的房间腾出来,供希拉父子居住。
  为病儿当代理妈妈,借钱拯就病几生命
  3月25日一早,萧要明便给陈丽打电话,请她帮忙当翻译去兑换货币。他们来到一家银行,工作人员却告诉他们,由于几内亚被联合国公布为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所以中国尚未开展人民币兑换几内亚法郎的业务。
  希拉傻了眼。萧要明让陈丽想办法,陈丽给一位在广州经商的南非朋友打电话。南非商人答应帮忙,把希拉手中的几内亚法郎兑换成美元或人民币。
  3月26日上午,陈丽陪萧要明和希拉再次来到银行,询问相关汇率。这才知道,1元人民币约等于1023几内亚法郎。希拉手中的32万余元几内亚法郎,竟然仅值300余元人民币!希拉听后沉默半晌,说:“这笔钱够我在几内亚舒舒服服生活几年,没想到在中国仅够一天的开销。”说完他尴尬地笑笑。
  这时,伊思阿卡的呼吸又急促起来,孩子的病耽搁不得。萧要明想,也许孩子只是普通肺炎,用不了多少钱。她斩钉截铁地对希拉说:“马上去医院,医药费我承担!”
  他们打车来到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生询问病情后,为伊思阿卡做胸部检查,查出他确实患有肺炎,同时查出伊思阿卡患有永存动脉干,即一种极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医生告诉萧要明,广州治疗这种心脏病最权威的医院是省人民医院,估计手术费用至少10万元。听说要花这么多钱,萧要明的头都大了。陈丽把医生的话翻译给希拉,他木然呆坐在医院走廊的椅子上一言不发。
  傍晚,萧要明和希拉父子回到出租屋。她第一次想到了退缩,又不甘心,忍不住拨通熟人阿圆的手机倾诉。阿圆听后劝她:“你有爱心不假,可你自顾不暇,让希拉自己想办法吧。”这话反而让萧要明内心坚定起来:“我撒手不管,小孩八成得死……”
  天性善良的萧要明决定,筹钱给孩子治心脏病的事慢慢想办法,当务之急是治疗肺炎。27日下午,她和希拉父子再次来到广州医学院一附院,伊思阿卡住院接受治疗。住院需交5000元押金,萧要明家只有3000余元存款,她全拿了出来,还向朋友阿敏借了2000元。希拉感激地说:“萧,我该怎样感谢你?”萧要明安慰他:“先考虑治疗孩子的病,你挣到钱再还给我。”
  4月2日,伊思阿卡的肺部病情稍好,萧要明把他接回家。婴儿仍经常呼吸困难,她买来氧气瓶给他吸氧。有时半夜伊思阿卡病情加重,萧要明睡眼蒙咙起来,抱住孩子就去医院。婴儿病情稳定时,她给希拉父子做饭、洗衣,给伊思阿卡喂奶。闲暇时,她扶伊思阿卡练站立、走路,萧要明的呵护使伊思阿卡对她有了越来越强的依恋感,她忙碌时,伊恩阿卡坐在床上,转着小脑袋追随着她的身影。一天,萧要明逗伊思阿卡玩。他忽然对她叫了声:“妈。”萧要明感觉十分温暖。
  每天,萧要明陪希拉到附近诊所给孩子打抗生素,都是她付钱。加上伊思阿卡几次病重到医院急救,萧要明又向阿敏借了5000元。
  得知儿子患先心病后,希拉眉头就没舒展过。伊思阿卡出院那晚,萧要明安慰希拉:“看来你得在我家住一段了,咱慢慢筹钱,一年不行两年。大姐帮你找工作,钱不够我帮你凑,孩子的病会好的。”希拉的情绪才有所好转。
  萧要明给众多朋友打电话,帮希拉找工作。终于,希拉的工作有眉目了。
  4月4日,她抽时间到广东省人民医院询问有关治疗永存动脉干的信息。值班主任介绍,先心病在中国新生儿中发病率占0.8%,而永存动脉干症在先心病患者中仅占0.5%,少之又少。75%永存动脉干患者在1岁内死亡,所以伊思阿卡必须在1岁内实施根治术,否则将失去手术机会。
  医生的话让萧要明震撼不已。她心事重重回到出租屋,把消息告诉希拉。希拉沉默了半响,突然紧紧搂住伊思阿卡,泪如雨下。这仿佛生离死别的一幕深深触动了萧要明,她的眼泪也止不住了,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救活这个非洲孩子1
  4月5日一早,希拉让萧要明拨通陈丽的电话。希拉对着话筒说了一通,然后交给萧要明。陈丽给萧要明翻译,说希拉想让她写个“肾”字。萧要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陈丽说她问希拉了,他不肯说。见希拉态度坚决,萧要明找来一张纸,写了个大大的“肾”字。希拉揣好走了出去。
  当晚希拉垂头丧气地回来了,第二天一早他又出去。萧要明想看个究竟,她托付对门邻居大妈照顾伊思阿卡,悄悄尾随在希拉后面。一会儿希拉走进一家医院,推开一间诊室便掏出那张写有“肾”字的纸给医生看,同时手在腹部比画着切割的手势。好半天医生才明白他想卖肾,连说不行。希拉态度激烈地说着法语,萧要明闯进诊室,硬把他拉了出来。
  萧要明给陈丽打电话,让陈丽劝希拉别干傻事,随后把手机递给他。陈丽告诉希拉,卖肾在中国是违法的,哪家医院也不会同意。
  这晚,萧要明又是一夜未眠,天快亮时她做出一个决定:我尽量救孩子,即使最终没能救活他,也要让他快乐、幸福地离开人世!第二天一早,萧要明打电话给母亲撒谎说:“我的一位朋友有急事,向我借钱,你先给我拿5000元。”母亲答应了,萧要明急匆匆赶去取回钱。
  女工大爱感动羊城,落难婴几终获新生
  随后,萧要明请求希拉,晚上伊思阿卡和她在一起,希拉和她的两个儿子住一个房间。同睡第一个晚上,伊思阿卡就急切地往萧要明怀里拱,寻找奶头。想到伊思阿卡可能不久于人世,她没有任何犹豫,把乳房袒露给他。从此每天晚上,伊思阿卡嘴里含着萧要明的乳头,在儿歌中酣然入梦。
  萧要明还得抓紧找工作。从前她不愿做保姆、环卫工,现在她不敢挑工作了,因为伊思阿卡急需用钱。
  4月9日下午,伊思阿卡病情加重,到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救。在急救室外等候时,萧要明和老病号曹先生聊天。她和曹先生在医院见过几次面,感觉曹先生为人热心,就托他找工作。曹先生听她说完缘由,惊愕地说:“我一直以为这黑人婴儿是你的亲生骨肉,还纳闷混血儿怎么没一点黄种人的痕迹……”曹先生答应帮她找工作,又用手机给萧要明和希拉父子照了几张相。
  当晚曹先生回家后,把照片传到自己的QQ群和博客空间,还配了文字。曹先生的一位网络好友是《南方都市报》记者,记者被萧要明大义拯救非洲男孩的善举震撼了,第二天采访了萧要明。4月11日,消息在《南方都市报》刊出,当天便有无数热心市民给萧要明打来电话,还有不少市民登门拜访。众多爱心市民想给伊思阿卡捐款捐物,于是《南方都市报》于4月12日设立了爱心账号。截至4月17日,共收到捐款9.3万余元。
  与此同时VCI+zzhwW1HOpe9MJBQY6HBjU8R6r3xDqJoSEYdBD20=,广东省人民医院主动与萧要明和希拉联系,4月18日,将伊思阿卡接入院心脏外科病房。院方先给伊思阿卡强化体质,同时邀请省内专家,与本院骨干医生多次商讨,最终院方确定了全面、保险且经济的治疗方案,并决定减免伊思阿卡的部分治疗费用。
  4月27日上午,手术开始。约4个小时后,护士从手术室走出来,微笑着双手高举“V”字,等候在走廊的人们轻声欢呼起来。
  随后伊思阿卡被推进ICU病房,两小时后他竟然醒了。他睁大眼睛四下寻找,接着大哭起来,怎么也止不住。有经验的护士意识到他在找人,就把希拉唤进来,伊思阿卡仍大哭。直到看到萧要明的身影,小家伙才止住哭声,黑葡萄一样的眼睛一直注视着她。萧要明感到莫大的享受,亲着伊思阿卡的脸蛋说:“就你聪明,知道我图的啥!”
  随后的日子,伊思阿卡在病房静养,萧要明日夜陪护,媒体报道后,华南理工大学女生刘亮也来义务陪护。
  由于伊思阿卡还要进行多次复查,时间持续半年以上,希拉也喜欢上了中国,他打算把妻子接来,在广州打工,于是他开始学习中文。
  2011年5月16日,伊思阿卡出院。
  5月22日,伊思阿卡进行第一次复查。检查结果显示,他的心脏各项指标一切正常。希拉再次向萧要明表示感谢,萧要明假装生气道:“以后不兴这样了,当年非洲国家在联合国投赞成票帮中国,这回算我代表中国人民帮助你吧!”说完他们都笑了。
  现在,希拉和伊思阿卡还住在萧要明家,希拉的妻子正在办手续,即将来到中国。小区内最常见到的就是这样一幅画面:萧要明抱着这个非洲孩子,孩子不停地喊着:“妈妈,妈妈……”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