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发财:历史的狗仔队

2011-12-29 00:00:00笔仙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1年32期


  男孩揍着揍着就长大了
  张发财1977年生于东北,原名陈芳铭,上网后起了个好玩的网名张发财。小时候,他的记忆力特好,也沉得下心看古书,跟其他小孩相比,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独特理解。同时,他又很叛逆,对学校里教的东西没兴趣,经常逃课,去和其他男孩打架。爸爸经常揍他,打断了好多根小木棍。
  他对父母揍他,一直怀恨在心,专门写了篇特别长的文章,描写那段惨痛而又啼笑皆非的经历。“父母是教师,很郁闷的,不得志的那种,于是把翻本的筹码押在我身上。这是最讨厌的,我的人生为什么要你们规划?”
  考上大学后,读了两年,他又不想上大学了。他回家向父亲借钱,想买一三轮,上街蹬三轮去。这个请求被无情地拒绝后,他再次挨了顿打。父亲边打边问他上不上学,他说不上,我自己养活自己。那次是父亲最后一次打他了,后来父亲就哭了,他特有成就感,父亲终于在他面前哭了。后来,他转到了油画系。
  广告设计用来“糊口”
  在哈尔滨读完大学后,张发财追随女友到了南宁,结婚生女定居。
  他本来是画油画的,到了南宁之后,他发现画油画会饿死。一幅画,画两个月报酬30块钱,没有办法只能改行做设计。起初,他不会做设计,无意中发现圈里当年的一本杂志,杂志里面有陈绍华的几篇设计的作品,他看了突然间顿悟了,原来设计应该如此如此,陈绍华帮他拔开瓶塞,让他开窍了。直到现在,他的设计理念、设计手法都是从陈老师那里学来的。
  在某网站,张发财巧遇陈绍华,就问“我能不能去见见您啊?”陈绍华说那你来吧,你来我就请你喝酒。他问真的假的啊?第三天,他就到了深圳,去找陈绍华了。
  他心里想的是一定要拜陈绍华为师,同时又很发愁,老师不是随便拜的,他自己觉得好像差距很大,人家是大师嘛,他是一无名小卒。陈绍华其实也不是一个喜欢收学生的人,随口笑笑,不置可否。好多人跟着起哄,说就算是徒弟了,这事就这么过了。回到南宁后,张发财心里不安,总觉得还缺了点什么,跟朋友喝酒的时候说,还缺个磕头,磕头了就圆满了,这才是拜师,要不然就是开个玩笑。凌晨2点钟回到家,他对太太说他要去拜师,太太说那就订机票吧。结果第二天去深圳的飞机没有了,他们订了去广州的机票,从广州再转坐大巴去。到了深圳,陈绍华很疑惑怎么又来了,正好当时还有其他一批朋友在那边,也算是个见证吧。吃完饭,张发财倒了茶,一本正经地递给陈老师,在地上咣咣咣磕了三个响头,总算了了拜师的心愿。
  张发财是才华横溢之人,对设计极其热爱和专注。有时候,他走在路上突然有了一个创意,就会立刻回办公室做出来,然后征求大家的意见。为了一个设计不吃不睡,对他来说是常有的事情。他做过很多商业设计,高速路牌、烟草以及通信、银行之类,也做过伟哥、杜蕾丝的设计。他的商业广告自然是无聊无趣,他自己也绝少在网上发表,但他声称对甲方绝对是“无奈的尊重”。“他们是上帝。我必须小心翼翼地伺候,这是职业道德。”
  有一次,张发财帮一个大公司做设计,一下子得了一万块钱。他骑着掉链子的自行车回到出租屋,迫不及待地将花花绿绿的人民币抛向空中,拼命地摇太太的肩膀:“我变成富翁了!我是大富翁了!我有钱死了!”
  微博成就网络红人
  张发财的父母喜欢买书藏书,爷爷、外公也留下不少发霉的古籍,这些“破书”是他八卦历史的来源之一。他随手拿起翻看,有趣的就发布出去。他也读《资治通鉴》、《史记》、《二十四史》这类东西,然而看得很慢,他也承认古文读起来很费力。“最痛苦是读吕思勉的书,半白半文,每次看都是崩溃。”《世说新语》他虽然喜欢,但是里面的内容不是他摘引的那部分,文人笔记他更是不碰。除此之外他读《历史研究》之类,另外有一些人物传记或者回忆录。他也会用Google查一下,印证史料。
  微博流行,张发财也跟着成了网络红人。从2009年6月开始,他每天发布许多好玩的历史八卦,三五句话,引得无数粉丝竞折腰。
  比如:成化年间有个事儿赛过大炼钢铁——湖广矿场,遍布十二县共二十一个大厂。用了民夫五十五万,死伤无数,最后挖出黄金五斤零二两。
  比如:李渊总担心李世民抢他沙发,掐半拉眼珠子看不上李二。一次把李二叫来训斥你以为耍点小心眼就能当皇上?皇上是天上派下来滴懂不?还想再骂,信使冲过来说突厥打过来了。老李马上像小孩屁股一样变脸,亲昵地拍着李二肩膀说,算了,商量下怎么打突厥吧。这是哈爹啊?!
  再如:曹谷冰在德国的时候一次与人争论,越吵越凶恼羞成怒抡起拳头就打,被打的小子力不能敌,随手拽过陈寅恪当盾牌。可怜老陈被揍得晕头转向,直喊道:“你们争论我一句没说,不要打我不要打我!”
  这些令人吐血的八卦都是张发财从故纸堆里翻出来的,史料来路可疑,他也懒得跟人掰扯,在微博上挂出“本人八卦来源:《故事会》、《知音》、《家庭生活报》”的声明。“我就算说了出处你会去查吗?你肯定不查,那我说了也没用。”他的八卦颠覆了很多人的历史观甚至人生观,于是总有人骂,张发财就每天花很多时间,耐心地把这些人拉进黑名单。“有次我刚要聊鲁迅,就有人骂,我说不信你查查去,他说我偏不查——碰上如此坚硬的傻瓜你能怎么办?爱听不听。”
  2010年3月初,张发财在微博上跟黄健翔舌战了一场,最终导致黄健翔惭颜关闭微博。原因是黄健翔发了一条微博,与张发财的一条微博一模一样,只字未改。由此两人在微博上对“掐”起来,张发财对黄健翔说,“郭小四是你偶像啊?你怎么剽窃呢,标点符号不带改的?”黄健翔回说:“你这个癞蛤蟆,呱、呱、呱。不就是因为自己比我有学养却没我粉丝多吗?”连宁财神和慕容雪村后来都忍不住加入“混战”。之后,黄健翔关了微博。和菜头说,还我黄健翔。张发财说,不关我事!
  一个都不正径
  几个月下来,张发财在微博上积攒了十几万字,他的段子体叙述,让千百年前的人物从故纸堆中爬起来,抖落身上的尘土,与今人同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编辑看中了他的人气和有趣,想为他出书。
  叫什么名呢?颇费周折。最初起名为胡说八道的“八道”,后来改成“发财道”,是慕容雪村给起的名字,听起来像养鸡养鸭致富的宝典,所以换成了“澡堂子里看历史”,想想还是不靠谱,一共改了八个名字,才改成了现在的名字《一个都不正经》。
  全书分为八章,分别以“搞、雷、圆、牛、衰、扯、邪、装”八个字来总结张发财看到的历史,多是不为人察的部分,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不够光鲜亮丽,不够正面积极。“历史归根结底是人造的,人不是完美的,历史当然就有了局限性。这八个字是说历史的,也是说人的,说人性里确实存在却不愿意被人们承认的那部分特质。”张发财坦言自己身上“八毒俱全”,“我就是一个历史‘朋克’”。
  曾几何时,张发财对纯艺术充满了热情和渴望,但现实的压力和重创使他不得不放弃,转而从事设计这一能养活自己的职业,否则,房、车、奶粉钱都将无从谈起。现实让张发财绝望和郁闷,写那些段子,是他找到的发泄方式。他看历史看到很多不太阳光的东西,越看越可悲,最后找到一点小乐趣,用搞笑来对抗悲观。他玩无厘头时是严肃的,他对历史材料是严谨的,他看了一个觉得好玩,要去考据一下,然后通联古今嬉笑怒骂,甚至用网络语言调侃一番,这比那些电视古装剧要“正气”多了。这本书的阅读指南,说得很清楚哪些是有史可据,哪些是猜测的。
  书里很多地方写到了鲁迅,鲁迅在张发财笔下比较生动丰满和真实。在张发财看来,鲁迅不是神,就是一个普通的好作家。因为1949年之后整个就把他神化了,特别经过某位先生大力推介,把他推到殿堂级人物。张发财用找到的资料感觉一下他,他就是一个普通的人。书里写的鲁迅会引起很多鲁粉崩溃,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并不是他编造出来的,他就是一个二传手,将别人说的再加点个人评价介绍给读者。
  张发财天性极度悲观和孤独,极少有人能真正走到他内心深处,即使作为职业的设计和作为爱好的读史也无力消除这种如影随形的孤独感。
  “慢慢地就觉得这是自己的一部分,虽然看不见,怎么办?接受呗。”在张发财看来,人生很苦,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的,没得选择。酒是好东西,可以让被动接受转换成主动享受,所以如果必须做出选择,他希望退回到魏晋,“我假装自己是个文人,那时候的文人可以喝酒、扯淡,耍酒疯,多过瘾的事情”。写历史八卦,是他找到的一个精神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