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提到忌口,主要是指生病时慎食或禁食某些食物。在传统医学中,治病很讲究忌口,且根据疾病防治的要求,可分为生病前忌口、生病中忌口、生病后忌口。
生病前忌口
亦称防病忌口,或食养忌口。此阶段的忌口,主要是依据人的体质、年龄、特殊生理期、好发病史及所处的地域、季节等来进行日常饮食禁忌。
1 根据体质忌口。若体质偏热,属阴虚阳亢之体,或实热体质者,忌食温热、辛辣、生火助阳食品,如牛、羊、狗肉等;若体质偏寒,属阳虚体质者,忌寒凉、生冷、伤阳之品,如冷水、冷莱,属寒凉性质的水果等;若体质属于痰湿者,身体肥胖、面白、舌苔厚腻,则忌食油腻。
2 根据年龄忌口。中医认为,少儿体质为“纯阳之体”,忌过量食用辛热、温腥、助阳之品,以防更旺“纯阳”;而老年人,则“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因此,老年人应注意清淡养阴,进补亦以清补、平补为主,少食过于油腻的食物,如狗肉、海味、鹿茸等。
3 根据地域和季节忌口。如地处高寒、寒湿地区(季节),则忌食寒凉性质的食物,如苦瓜、冷饮、冬瓜等,以防伤阳助寒;地处温热地区(季节),则辛辣、助火、补阳之类食物不宜食,如辣椒、羊肉、酒、肥肉等;若处于癌症高发地区,则忌食腌制食物。
4 根据病史忌口。如有胃病史,则当进食容易消化的食物,对厚昧滋补的食物则当敬而远之;有高血压的人,则应低盐饮食。
5 根据特殊生理期忌口。如妇女月经期。应忌食生冷寒凉之物;孕前忌食滑利上火之品;产后忌寒凉收涩之品等。
生病巾忌口
生病中忌口,主要是指患病过程中的饮食禁忌,目的是为了减轻病情,帮助康复。可分为一般性忌口、因病忌口、因症忌口、因药忌口等。
1才一般性忌口。病中多脾胃运化减弱,因此,应忌难以消化的生冷硬食。
2 因病忌口。如哮喘病人忌发物:失眠病人忌饮浓茶,忌晚餐过饱;消化遭疾病患者忌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忌食生冷。
3 因症忌口。针对出血病人,应忌食温燥食物;水肿病人,应忌重成味。
4 因药忌口。病人服用药物时,必须忌食对所服之药产生不良影响的某些食物,具体禁忌因应药而异。
生病后忌口
一般人们会认为,生病后就可以不用忌口了,于是又开始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结果使疾病复发。其实,生病后也应忌口。病后邪去正伤,往往需要靠饮食调整使机体渐渐康复,且大多数疾病的复发,也与饮食不当有关。一般而言,病后的进食,宜以流质、半流质、软食、硬食而循序渐进,忌病后大鱼大肉。
据《江南保健报》
编辑/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