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试点项目访谈

2011-12-29 00:00:00
中国科技教育 2011年1期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是由中央文明办、教育部、中国科协于2006年共同倡导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促进科技馆、科普类博物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校外科技场馆增强其科技教育功能,设计组织各类科普活动,加强青少年的参观体验,促进校外科技教育与学校科学教育有效衔接,把科技场馆的教育资源和活动与学校科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结合起来。2006~2009年,全国累计有48家科技场馆、青少年科技中心参加了试点工作。2010年起,该项目将在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36个示范推广区,并在19所科技场馆开展深化试点工作。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一跨部门合作项目,《中国科技教育》采访了该项目的主管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曾筝女士。
  →K:中国科技教育
  ←Z:曾筝
  
  K:这个项目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Z:国家和政府教育部门一直强调要加强校外活动场所的教育功能,促进校外活动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以及同年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都强调要充分发挥校外活动场所的教育服务功能,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拓展和完善现有基础设施的科普教育功能。在这一背景下,2006年6月,中央文明办、教育部、中国科协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的通知》,共同启动了项目工作。
  K:试点想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Z:项目试点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进行探索。一是建立机制,就是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馆与教育管理部门以及学校间长期合作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模式;二是要开发和整合资源,将科技活动场馆的科普资源(功能)与学校科学教育的要求(包括科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进行有效衔接,降低科普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最后是能力建设,使科技活动场馆工作人员具备相应的能力,以根据学校科学教育的需求来设计和组织实施科技场馆的未成年人科普活动,而同时培养学校教师利用校外场馆的资源来实施学校科学教育的能力。
  项目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使校外(非正规)科学教育与学校科学教育这两种教育体系的资源和力量能够联合起来,共同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
  K:目前试点的各部分内容进展如何?
  Z:在机制建立方面,项目的协调管理机制与工作开展方式逐渐明晰,从试点开始阶段顺利过渡到试点推广阶段,该项目也成为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普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
  尤为重要的是,参与试点的校外科技场馆在理念和观念上发生了转变,愿意以新的思路和工作方式来拓展科技场馆的公共服务职能。跨部门合作成为本项工作的重点,科技场馆与教育部门由单次活动的协作探索向常态化合作转变。试点科技场馆的校外科普教育活动逐步向系列化发展,内容、形式和层次都更加丰富。试点单位正在逐步发挥校内校外教育衔接的示范作用。各单位利用和开发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资源的意识逐渐增强,以资源带动活动开展,为科技场馆的教育项目增添了内涵与魅力。
  在能力建设方面,全国项目办每年都组织针对科技馆教育项目业务人员的专项培训,通过业务培训和不断的项目工作实践,科技场馆人员的教育项目策划能力和业务素质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与加强。部分试点场馆还在开拓学校科学课教师培训的模式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力图使校外科技场馆为学校科学课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使教师开始理解并主动利用场馆的教育资源为学校科学教育服务。
  K:目前遇到的最大挑战和困难是什么?
  Z:最大的困难是如何进行校外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从试点的总体情况来看,科技场馆的非正规教育相对于学校教育,处于跨部门合作的弱势,校外科技教育仍然受到学生学业压力和学校管理的限制影响,校外科技场馆要与学校建立深入合作还是比较困难,一些试点单位与教育部门合作的模式还属于酝酿和雏形阶段。
  其次,科技场馆项目管理能力、人员专业素质距离提供高质量的科技教育服务的要求还有差距。
  一些试点校外科技场馆对自身的特色优势和未来的项目发展方向考虑得不够充分,多着眼于近期活动,缺少系列性和系统性的长期规划。面对革新性的工作,工作思路扭转慢。
  最后,一些大型的试点科技场馆的重视程度不够,人力投入不足,制约了项目进展。中央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提供部分试点经费,地方财政也为试点项目投入了一定的经费,这样虽然能调动一些试点单位的积极性,但由于不是专项资金,一些大型科技场馆重视不够,安排的专职教育项目人员较少。
  K:迄今为止,项目取得了哪些重要经验?
  Z:首先,省级教育行政、科协等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指导,建立、健全跨部门合作机制是做好试点推广工作的重要保证。
  其次,试点单位自身对于发展教育项目的认识和积极投入对这项工作的有效进行起着关键作用。教育功能发挥和教育活动实施是科技馆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试点单位只有充分认可这一点,具有比较强烈的功能转型意愿和决心,只有愿意投入专门的人员和物力来发展教育项目,才能有效推动这项工作的发展。
  第三,科技场馆人员的教育项目策划能力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是项目发展最核心驱动力量。
  最后,不同类型、规模的科技场馆需要根据本单位的设施和人员条件来确定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
  K:2011年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Z:2011年将继续支持各省科协、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指导和监督项目的示范推广工作,推动大中型科技场馆继续深化试点工作,并与大型科技馆或教育机构共同开发“科技场馆教育项目人员培训”人员能力建设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