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南北极
南极与北极,并非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地球的最南端、地球的北极点。实际上,南极这个词有多种近似含义,例如:南极洲、南极点、南极大陆、南极地区、南极圈等。按照国际上通行的概念,我们一般把南纬60°以南的地区称为南极,它是南大洋及其岛屿和南极大陆的总称,总面积约6500万平方千米。北极则指北纬66°33'(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也叫做北极地区。北极地区包括极区北冰洋、边缘陆地海岸带及岛屿、北极苔原和最外侧的泰加林带。如果以北极圈作为北极的边界,北极地区的总面积是2100万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部分占800万平方千米。也有一些科学家从物候学角度出发,以7月份平均10℃等温线(海洋以5℃等温线)作为北极地区的南界。这样,北极地区的总面积就扩大为2700万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约1200万平方千米。而如果以植物种类的分布来划定北极,把全部泰加林带归入北极范围,北极地区的面积就将超过4000万平方千米。北极地区究竟以何为界,环北极国家的标准也不统一,不过一般人习惯于从地理学角度出发,将北极圈作为北极地区的界线。
中国南极考察站
长城站:建成于1985年2月20日,位于西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南部(62°12'59''S,58°57'52''W),站区平均海拔高度10米,距北京17501.949千米。长城站现有各种建筑25座,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各种运输工具17台,除先进的通信设备、舒适的生活条件外,还拥有较为完善的科学实验室,配备有供科学研究使用的各种仪器设备。长城站每年可接纳越冬考察人员40名,度夏考察人员80名。
中山站:建成于1989年2月26日,位于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69°22'24''S,76°22'40''E),站区平均海拔高度11米,距北京12553千米。中山站现有各种建筑20余座,各种运输工具20余台,除先进的通信设备、舒适的生活条件外,还拥有较为完备的科学实验室,配备有供科学研究使用的各种仪器设备。中山站每年可按纳越冬人员25名,度夏人员60名。
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落成,目前建成的昆仑站主体建筑为钢结构,工程的建筑面积为236平方米,包括生活区和科研区,可供15~20人进行夏季科考。根据规划,3~5年后,昆仑站将逐步升级扩建到558.56平方米,成为满足科考人员越冬的常年站。以昆仑站为依托,我国将有计划地在南极内陆开展冰川学、天文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空间物理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
我国北极考察的历史
早在1957年,以竺可桢为代表的我国科学家就曾呼吁,我国地质演变与两极有关,要开展这方面的科学研究,参与极地地质考察活动。1964年,国家海洋局成立,国务院赋予了国家海洋局进行南极和北冰洋考察的任务。
改革开放初期,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孙鸿烈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工作者联名向国务院写信,呼吁开展极地科学考察。1995年,我国科学家曾以民间组织和民间集资的形式,开展远征北极点活动。1998年7月,国家海洋局组织了由专家和船长组成的北极考察团,考察了至北极点的北冰洋航线和自然环境,这些都为中国政府组织的首次北极科学考察奠定了基础。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进行了哪些考察?
作为我国第一次由政府部门直接组织的北极科学考察活动,由124名科考队员组成的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于1999年7月1日乘“雪龙号”船从上海出发,途经东海、黄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先后在楚科奇海、白令海、加拿大海盆和北冰洋浮冰区、多年海冰区进行了大洋综合调查和冰区综合考察,于9月9日回到上海港。考察队克服了多雾、浮冰、海流、北极熊等困难,行程13210海里,圆满完成了预定的科考任务。
首航北冰洋的“雪龙号”航行到北纬75°30'、西经160°附近,从而创造了我国航海历史上的最北记录,其中冰区连续航行2000多海里,创造了中国船只冰区航行里程的新记录。科考队在北纬75。附近建立了联合冰站,在面临冰裂的危险下,进行了长达7天的海冰气一生物综合观测;科考队部分队员还飞抵最北点——北纬77°18'进行了作业。这次考察获取了大量的科学样品和观测数据。
我国的南极考察船
自1984年中国首次组队进行南极科学考察至今,先后派赴南极地区担负运输、科学考察的船只有5艘,它们是“向阳红10号”、“J121号”、“海洋4号”、“极地号”和“雪龙号”。其中前三艘只进行过一个南极航次,后两艘则为中国极地运输、考察专用船。
“极地号”考察船:原系芬兰劳马船厂1971年建造的一艘具有1A级抗冰能力的货船,中国于1985年购进后,斥资750万元改装成南极科学考察运输船。从1986年lO月25日首航南极以来,共完成了6个南极航次,于1994年退役。
“雪龙号”考察船:原系乌克兰赫尔松船厂1993年建造的一艘具有B1级破冰能力的破冰船,中国购进后,斥资3100万元改装成为南极科学考察运输船,于1994年代替“极地号”服役至今,已完成4个南极航次。该船总长167.0米、型宽22.6米、型深13.5米、满载吃水9.0米、满载排水量21025吨、最大航速18节、续航力20000海里、载重量10225吨。“雪龙号”具有先进的导航、定位和自动驾驶系统,及能容纳2架直升飞机的平台、机库和配套设备。该船属B1级破冰船,能以1.5节航速连续破冰厚度1.1米(含0.2米雪)。船上设有海洋物理、海洋化学、生物、气象和洁净实验室,配备了CTD和ADCP等国际先进的大洋调查仪器设备。船上有铺位128张,可搭载80名考察人员赴极地工作。
康有为是中国赴北极第一人
北极越来越引人关注。2002年,我国在北极建立了第一个科学考察站,而早在1908年,有一个中国人就把足迹延伸到了北极,他就是近代思想家、维新运动的领袖康有为。这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高登义考证的结果。
据考证,1908年5月,康有为曾经到达北极斯瓦尔巴德群岛的那岌岛,该岛位于北纬84°附近。康有为是否真的到达北极?有文字记录为证:“携同壁(康有为女儿的名字)游那威北冰洋那岌岛夜半观日将下来而忽。”康有为并为该诗文写有注释:“时五月二十四日,夜半十一时,泊舟登山,十二时至顶,如日正午。顶有亭,饮三边酒,视日稍低如幕,旋即上升,实不夜也,光景奇绝。”高登义研究员说,康有为描述的景致就是我们所说的极昼现象,因此康有为是有据可查的到过北极的中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