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掉翅膀上的金块

2011-12-29 00:00:00陆楠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11年12期


  一个个废弃不用的电车车厢做成的教室;一顿每天有“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的午餐;一场能够让学生自己选定的,让每个孩子都能发挥特长的稀奇古怪项目的运动会;一位能微笑着听一个小女孩不停地说四个小时的话而没有一丝不耐烦,没有一丝厌倦的校长……这么多的“不可思议”,都是我在《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巴学园”里所看到的。
  读完《窗边的小豆豆》一书,我不由地十分羡慕小豆豆,对妈妈和小林校长又心生敬佩,对“巴学园”那样一个学校心弛而神往。但对比之下,对当今的教育方式不免有些许的遗憾。
  在当今,一个学生从一年级到高三.整整十二年,所有的努力似乎就只为了最后一次的高考,考上好的大学似乎成了读书唯一的目标。我们心痛地看到:读书成了一件功利的事。
  我曾在《读者》上看到,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相比之下,美国孩子的计算能力只排17位,想象力和创造力却排名十分靠前。中国的孩子们在高考的重压下整日埋头于学习,眼中只有分数.当然无暇顾及丰富多彩的世界。看到这样的排名不觉得讽刺吗?不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与反思吗?
  回到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我从“巴学园”中看到了顺应孩子天性的教育模式。
  用电车做教室.全校仅50名学生,但教学方法又别出心裁。上课,让学生自选科目,喜欢哪科,就钻研哪科;由老师把课程及所要学习的问题点、重点写在黑板上.再由学生们自己决定课程的顺序。对于学生来说,能从自己最喜欢的科目开始一天的学习,能保证上课效率与质量,而不喜欢的科目只需在放学前完成,所以也能较好完成;散步,让学生到野外去,无形中增长了知识;比赛,锻炼学生胆大细心;活动,培养学生互助互爱。对于每个学生的教育方式都不同,却能发挥每个学生的所长。这种注重过程的教育模式着实令人称赞。
  无怪乎这样一所不起眼的巴学园,成了小豆豆成长地图上最明亮的坐标,在这里度过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其终生难忘的时光,在这里她得到了在其他地方都得不到的精神营养,她一生的轨迹.也就在这里温和地改变了。
  而再看看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教育方式。因为过分关注“结果”,我们的学校没有了生机,歌声少了,活动少了,有的是各种考试,有的是各种作业,真是“无边试卷萧萧下,不尽题海滚滚来”;因为过分关注“结果”,我们的家长没有了耐心,交流少了,理解少了,有的是无休止的唠叨.有的是对高分的追求:因为过分关注“结果”,我们的学生没有了个性,笑声少了,兴趣少了,有的是分数面前的沮丧.名次面前的惶恐,生活空间被一点点挤占,每天都在“应试号”这艘战船上疲劳地航行,每天都期待着有一天能驶入高考成功的那个诱人的“港湾”。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我想是在于塑造健全的人格、展示人性的魅力,关爱生命的成长吧。教育不就应该对人进行关注.从而融入人的生存、生长、生活和发展的过程吗?
  现今教育被赋予了太狭隘的结果,寄托了太多功利的目标,添加了太繁重的负担。如何让我们对学习产生发自肺腑的喜爱呢?
  巴学园的教育方式似乎是一个理想,但未尝不是一种启示。孩子不是学习的机器,他们拥有美好梦想的权利,也拥有追求梦想的动力。黑塞说过: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最严重的罪过之一。让我们要带着爱去学习,带着梦想去生活,去掉教育翅膀上沉重的金块吧!(指导老师:姚丽英)
  编辑/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