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新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可以测度的教学效果。”它表现为对学生或对学生在教学活动结束时其知识技能等方面所取得变化的说明。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支配、控制、调节着整个教学过程,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某种教学目标展开的。这次课程改革产生的新教材,在教学目标上改变了以前只注重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单一性,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力求培养出具有创新、进取、开拓精神的人才。
二、教学内容新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教学活动始终是以教学内容为中心展开的。“教”必须达到教学内容所示意的教学目的,“学”则要遵循目标规定的方向去努力和拓展。无论教师或学生的行为都不能脱离课程教材所规定的内容,否则,教学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
传统的教学内容严格按照分科教学系统传播文化科学知识,只强调教材的逻辑结构,重知识、轻实践,与时代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严重脱离。新教材的内容注重对社会和学生的适应性,加强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改变了过分注重学科体系的情况,强调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综合性、社会性和选择性。
三、教学手段新
教学手段是指师生双方为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手段、媒体或设备。使用现代教学手段能大大提高教学速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调整教学进度,提高学习效率,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新课程教学特别强调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要求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在有条件的地方,各种计算机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数据库软件、画图软件)、音像软件、局域网都在尝试、应用。
四、教学组织形式新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方法的运用等都必须凭借和运用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离开教学组织形式,就不存在什么教学活动。新教材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的改革就是要改变过去把教学活动的最佳环境限制在教室内和学校中,以单一的班级授课制为主的形式。坚持以班级教学为基本形式的前提下,以新的组织形式来弥补班级教学的不足,实现以班级为基础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如采用探究教学、合作学习、兴趣小组学习、情境教学、自学辅导教学、愉快教学、赏识性教学等)。
五、教学方式新
新课程条件下教师地位和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一个课程知识的被动传递者,而是一个主动的调试者、研究者和创造者;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垄断者和演示者,而是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共同发展的协调者,也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主动探究的帮助者。因此,教师要具备以下新的教学行为: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兴趣、能力,创造性地组织和实施教学,积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式。
六、教学评价新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重要枢纽。《基础课程改革纲要》(2001年)中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促进课程自身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新课改在评价标准上,由单调划一到丰富多彩转变;在评价的方式上,重视正式评价,更重视非正式评价;在评价主体上,除教师的评价外,学生也将参与教学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对教师的教学状况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在教学评价中不再充当裁判员的角色,而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伙伴和激励者,又是自己教学的调控者。在评价方法上,也将翻新花样。如:①教师观察记录。②学生的杰出表现记录。③与学生谈话。④测验与考试法(老方法)。⑤学生成长记录袋等。
总之,新教材的“新”表现在很多方面,需要我们细心、悉心研讨,并努力在教学实践中把握其精髓,为教与学的质量服务。[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