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这八年

2011-12-29 00:00:00贺江兵
人民周刊 2011年10期


  作为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今年7月底忽然说了这样一句话:银行业可以承受房价下跌50%。
  听话听音。市场读出的第一层意思是,中国的银行很安全;第二层意思是,刘明康对任上的工作很满意。
  1946年生于上海的刘明康今年65周岁,按照规定,如无例外,正部级领导年满65岁后将不再担任现职。
  刘明康作为银监会主席已满八年,而这也是银监会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八年。
  
  银行业质变
  
  2003年之前,主导中国银行业改革的是中国人民银行;之后,负有监管职责的是中国银监会。
  当年4月28日,银监会成立,根据授权,统一监督管理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以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维护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银监会实行垂直管理模式,在中央为银监会,一般在各省设立银监局,在各地级市设立银监分局。
  央行监管职责的剥离与银监会的设立,使中国金融监管的三驾马车真正齐备,标志着我国“一行三会”分业监管的金融格局正式确立。
  而这之后的八年间,都和银监会的第一任主席,也是这八年来唯一的主席刘明康息息相关。这一晃就是8年又4个月,中国的银行业发生了质变。
  随后发生的故事大致相同,建行、中行率先改制,剥离不良资产、财务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市,之后,工行和农行相继上市。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取得标志性成功。
  在刘明康主导下,银监会积极加入“巴塞尔协议”,参与国际监管合作,为中国银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即便是在2009年和2010年,商业银行疯狂放贷合计约18万亿,这些贷款大部分投向了地方融资平台、央企和房地产相关行业,最近又有媒体曝出有3万亿贷款变相流入民间借贷的背景下,刘明康仍能乐观地表示“中国银行业可以承受房价30%~50%的下跌”。
  作为银监会主席的刘明康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设计者之一,也是重要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刘明康其人
  
  翻阅履历可以发现,早在1979年,刘明康就已在中国银行南京分行(江苏省分行前身)任干部,之后14年间一直在银行系统任职,官至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行长。
  之后,他仅在福建省政府停留了短暂的一年,又返回银行系统,到现在再也没有离开。他历任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中国银行董事长、行长,直到2003年4月银监会成立,开始主政银监会。
  银监会筹备之初,由谁来扮演好“拓荒者”的角色,尤其关键。
  业内人士回忆称,那个时候,有银行业数十年扎实工作的经历,又有着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名誉博士,高级经济师,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等多所高校兼职教授,复旦大学国际金融中心名誉主任等多个专业头衔的刘明康是首要人选。
  有人说,刘明康是一个具有国际视野同时又很幽默的人,“他讲话能深入浅出、知识面非常广。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银监会组织了一个专家会,那时候刚爆发三聚氰胺事件,刘明康说美国的金融危机引爆点就是‘有毒资产’,属于金融里的三聚氰胺。后来,有毒资产这个词在中国媒体大量出现,也被大家接受和理解了。”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刘明康从一个下放的“知识青年”到银行业高官、第一任银监会主席至今,跟他个人的勤奋有关。1985年,已经年届39岁的刘明康用了两年的时间,在英国伦敦城市大学研究生院进修,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银监会一把手,刘明康做事较为果断和雷厉风行。
  在推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同时,刘明康还大力推动了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改革,并放开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
  据熟悉刘明康的人士介绍,刘明康爱好广泛,擅长钢笔画和西方音乐等,这也为他在工作之外增添了不少个人魅力。
  摘自《华夏时报》201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