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时评

2011-12-29 00:00:00沈海涛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11年1期


  10月30日,华中科大校长李培根在一教育论坛上称,国家对教育投入过低造成高校教师工资低,教师因此不专注于学术而忙于捞外快。国家应大幅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并严格限制教师的“创收”行为。
  虽然人们对一些高校教师忙于捞外快早已见怪不怪,但高校教师忙于捞外快终究有损教师形象,破坏教育生态。在笔者看来,“根叔”指出高校教师工资低看似在为教师“帮腔”,实际上却是在表达一种对未来教育的担忧。忙于捞外快现象之所以严重,至少暴露出工资方面存在问题。有人总习惯性地将教师和其他职业对比,认为教师工资已经很高了。这不仅可笑,也暴露出对教师工作的陌生。高校教师一周确实没几个课时,可每年申报课题、跑课题、做课题、写论文、结题,这种工作状态有多少人了解?不了解情况的人习惯主观揣测,擅自给高校教师扣道德帽子;而了解情况的,如在校长位置上的人,却又为了避嫌而不说实话,致使高校教师工资被体面的职业掩盖了。因此,才会有“根叔”在这个“人人自保”的时代说出这样的“大实话”来。
  
  2009年11月14日,重庆万州区分水中学初二学生万鑫,赶场途中扶起一名摔倒的老太。不料,老人及其子女竟说他是肇事者,将他告到法院,要求其父母赔偿。因为证据不足,法院一审驳回老人的诉讼请求,老人及其子女上诉到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这天,老人主动要求撤诉。虽然赢了官司,事隔一年,做好事的万鑫并未从阴影中走出来,一向老实的他变得比过去更加沉闷,成绩一落千丈。
  南京“彭宇案”的悲凉在重庆再现,让人心绪难平。不过,重庆这名孩子的遭遇也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温暖人心的一幕:许多人为万鑫的遭遇鸣不平。开庭这天,大家自发到法庭为万鑫作证。更值得一提的是那位“英雄证人”——远在新疆打工的万州市民谭祥宣。为了给孩子讨回清白,他辞掉工作,自掏腰包,坐火车回到万州。正是在这些好心人的帮助下,少年万鑫才得以被证清白。
  不可否认,在我们的社会中存在着恩将仇报的人,因此法官提醒,救人也要讲方法。这句提醒透着现实的苍凉,坦陈的是无奈的处世智慧。但发生在重庆的这件事告诉我们,其实我们中间并不缺乏好心人,像那些热心为孩子作证的好心人,如宁愿辞掉工作、自掏腰包回家也要为孩子作证的谭祥宣。可以说,这样的好心人多了,诬陷孩子的“老人”就少了,类似的“彭宇案”应该也就较少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