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中考历史命题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越来越常态化,特别是主观认识题,更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下面,笔者结合例题,谈谈主观认识题的解答方法。
【真题再现】
例1:(2011年江苏扬州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法家强调用“判罚”加强统治;道家既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他们提出“无为而治”。
材料二 汉武帝采纳了……主张,任用精通儒家学问的人为官,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从此,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材料三 清朝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以上材料均摘自初中历史教材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在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方面,你对儒家、法家、道家有什么看法?
(2)材料二中“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的建议?汉武帝为什么会采纳?
(3)针对材料三反映的史实,你认为应如何看待孔子?
例2:(2011年江苏扬州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实行“班田收授法”,由国家将天下公田班给公民,实行租庸调制度,统一租税,废除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
材料二 在政治上,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在经济上,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在军事上,模仿西方国家,实行征兵制……在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开化”。
——以上材料均摘自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三 1868年,日本新领导人……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
(2)材料二反映的这一重大改革对近代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试题解析】
例1第(1)问、第(3)问,例2第(3)问均涉及主观认识题。在中考阅卷过程中,笔者发现考生在具体答问时,答案规范、准确的很少,不少考生采用撒网捕鱼的办法,文字表述太多,显得啰唆、杂乱,缺乏针对性,耗费了宝贵时间却很难得到高分。有的考生答得太少,且答案与提问之间缺少关联,无针对性。例1第(1)问第三小问的正确答案是:既应该批判地继承儒家思想,也应该批判地继承法家和道家的思想。要准确作答,一定要抓住“继承”主题,思考如何正确继承。例1第(3)问的正确答案是:尊敬但不盲从,或一分为二地看待孔子。例1材料三中的两句话对孔子的态度截然相反,引起了考生的思考:清朝和民国初年为什么对孔子的态度会截然相反?但例1第(3)问并不考查这一点,而是考查考生如何看待孔子?考生要准确作答,必须反复阅读材料,深入思考,并联系所学知识。
例2第(3)问的正确答案是:日本是一个善于模仿、善于学习的民族,值得肯定。但对日本累累对外侵略的行为,必须反对。或答:日本善于学习,勇于创新,重视教育。或答: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重视创新,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或答:日本大化改新学习中国隋唐走上了封建道路,明治维新学习欧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我们也要重视学习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阅卷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考生虽答了两方面,但未写序号,缺乏层次性,影响了得分;有的考生字迹潦草、模糊,或把答案写到电脑扫描区域外,影响了得分;许多考生答得很多,但只答了一方面内容,导致失分;不少考生的答案与材料、设问毫无关系,无法得分。要准确作答,考生必须从多角度思考分析,结合材料和设问,全面作答。
【备考启示】
1.有的放矢、有感而发。在解答主观认识题时,必须反复审读相关材料和设问,读懂读通,审清题意。这样,组织答案时才能有的放矢、有感而发。组织答案时要紧密联系材料及设问,突出针对性,并联系学过的相关知识,不能“乱放空炮”,更不能胡言乱语。
2.在组织答案时,要惜墨如金,精准作答。一般来说,对于分值为1分的问题,只写一两句话即可;对于分值为2分及以上的问题,写出三四句话即可,并注意从多角度思考分析。
3.一定要写自己的主观认识,不能乱抄乱摆客观史实,否则会劳而无功。[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