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国内建立化妆品体外细胞毒理学检测实验室;第一次制订化妆品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的检验检疫行业标准;第一次动物实验替代方法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批准,认可检测机构对外出具检测报告;第一次建立替代方法的资源共识网络平台;第一次在国内建立应用于化妆品皮肤毒理学检测的人工皮肤模型;第一次举办体外替代技术的实验室培训……这许许多多的“第一次”都使广东检验检疫局始终站在检测技术创新的前沿,使程树军成为当之无愧的国内动物实验替代技术科学践行的“先行者”。
近日,记者就动物替代技术方面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食品实验室的程树军博士。
Q CCR:有的人可能觉得动物替代还比较陌生。您能先谈谈什么是动物替代实验,推行动物替代的意义是什么?
A 程博士:50年前,英国学者在著名的《人道实验技术原理》一书中系统阐述了动物实验的“3R”原则,即替代(replacement)、减少(reduction)和优化(refinement)。它的基本含义就是指采用非整体动物手段代替实验动物,尽量减少动物使用量,并且设法改良动物实验方法以减轻实验动物的痛苦。如今,动物替代技术已在生命科学研究的许多领域得到应用,有的已成为影响国际贸易的技术壁垒,如欧盟化妆品动物实验禁令(2003门5/EC)、欧洲化学品REACH法规和欧盟86/609/EEC指令(2010/65/EU)等。
在我国,由于实验动物福利和动物实验的3R原则还没有成为专门的法规加以约束,国内产品上市销售前的安全评价基本上还是动物实验。但是,我国制造的产品(如化妆品、农产品、日化产品等)在出口欧美时会因为产品制造过程中不符合动物福利原则或经过动物实验而受到进口国法规的约束。另一方面,传统动物实验也面临新技术的挑战,特别是随着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组织工程技术、干细胞技术、计算机模拟技术等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许多以前需要利用活体动物进行的研究完全或部分可以利用体外的方法实现。所以,如果说50年前提出3R原则是出于动物福利的考虑,经过30多年立法和科学的双重推动,近20年来,逐渐转向以现代科学手段重新审视和修订传统的动物实验。特别是以2007年美国国立研究院的报告(21世纪的毒理学:观念和策略)为标志,以替代方法为核心的新技术研发成为本领域的研究热点。对于化妆品这种快速消费品,如果沿用动物实验方法,不但成本高、周期长,而且为了个体追求外在的美丽而牺牲大量的动物进行安全测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感到难以认同。如果提倡体外实验,经济上可以降低成本,科学上也能达到消费者对于安全的需要。例如,现在多数皮肤刺激、眼刺激和皮肤光毒性实验已可以用体外方法来做了。
Q CCR:谈到化妆品安全性,2010年的许多化妆品安全事件都引发了消费者的信任危机,对此您是如何看待的呢?消费者对动物替代实验是否能接受呢?
A 程博士:我们对于化妆品的安全问题,过多地关注到了某种物质的危害,而对其是否会造成健康风险没有科学的分析。也就是说需要持续完善化妆品风险评估和管理的机制,普及毒理学风险分析知识,要知道百分之百无危害和零风险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化妆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的确值得深思。我想,一方面,是管理者、风险评估者和消费者之间对于危害物质风险信息交流的透明度不够,加之整个社会对于毒理学基本知识和风险认知的水平还有待提高,另一方面,部分媒体的一味炒作起了极不负责任的作用。对于绝大多数局部皮肤施用的化妆品来讲,其整体健康风险要比药品、食品、环境污染物低得多。
确实有些消费者会认为只有经过动物实验证明是安全的产品才是令人放心的,不太认同替代方法。我想应从两点说明,首先,动物实验的结果并不总是可靠的,因为动物不是人,其结果外推到人是存在不确定性的,有时这种外推风险还很大。其次,替代方法从研发、验证到被国际标准所接受是经过一套严格的科学程序的,有的方法经过了十几年的不断努力才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实际上,我们日常生活中已经在潜移默化地享受替代方法带来的便利,如疫苗的制造由传统的动物实验改为用体外培养进行,大规模药物体外筛选加快了新药的研发进程。多数进口高端化妆品品牌十几年前就停止动物实验了,既没有发生过严重的危害事件,也没有发现对企业和品牌的生存产生不良影响,如果替代方法不可行,这种情况是不可想象的。
Q CCR:可否谈谈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建立动物替代实验室的原由?
A 疆博士:在化妆品国际贸易领域,以欧盟为代表的管理法规对化妆品安全评价的动物实验作出了严格的规定,特别是2003/15/EC指令的出台明确提出了全面禁止化妆品动物实验和禁止销售动物实验测试的化妆品的时间表,严重影响到我国的化妆品国际贸易,也影响到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去年,欧盟相继修订和重新发布了化妆品的1223/2003/EU指令和保护科学研究用动物的2110/65/EU指令,更加严格了动物实验的审批制度和重申了3R原则的运用。在这一背景下,从2006年开始,以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为代表的质检实验室率先在国内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当然这也是实验室提升自身检测能力,参与国际交流,技术创新和技术储备的需要。同时,为了取得共识,我们还建立了专业网站推广3R原则和交流替代技术信息,有兴趣可浏览vitrotox.com。
Q CCR:那么完全动物替代实验室的基本条件和实验项目又有哪些呢?
A 程博士:完全替代动物实验应遵循由易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并且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紧密结合,有些简单的动物实验,如皮肤吸收、皮肤刺激、光毒性、眼刺激试验在过去的10内已被完全替代,而相对复杂的动物实验,如皮肤过敏、吸入毒性、生殖毒性、慢性毒性需要10几年甚至几十年年的不懈努力。应强调一对一的替代方法是可遇不可求的,替代实验通常采用组合试验的方法,即利用多项体外测试方法组合为成套实验以实现对某一项动物实验方法的替代。这些已经被国际组织验证或认可的替代方法大概有20多项。另外,替代实验室应建立不同于动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规范、体外试验系统和检测手段。
Q CCR:我国化妆品行业动物替代实验的应用现状如何,与国外的差距又在哪里?
A 程博士:由于我国化妆品参与国际竞争的力量还很有限,而且我国法规没有禁止化妆品的动物实验,对替代方法的使用也没有明确的要求,因此,对于仅在国内生产和销售的化妆品,或许受国外法规的影响不大。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任何一个行业或企业若想置身事外几乎是不可能的。目前,我国化妆品的国际贸易主要体现在原料的出口和产品进口两方面,出口方面,国际上对动物实验的限制对我国化妆品行业的影响已日益显现。同时,进口产品又不希望为了迎合中国的法规违背禁止动物实验的承诺。作为一个具有全球视野的企业,应当关注这个领域的发展。而且随着中国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动物福利意识的提高,也可能对内销产品的销售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替代方法的应用方面,国外企业在欧盟法律的约束下,自觉在产品的整个研发链条中运用替代方法,而且替代方法的社会接受程度、检测能力和整体水平比较高。国内企业更多的是为了出口的需要被动的应用这些方法,一方面是目前市场需求有限,另一方面是替代方法的社会化服务水平低,检测能力有待提高。
Q CCR:我们知道,您于今年9月出版了国内首部全面替代方法的学术专著《实验动物替代方法原理与应用》,可否与大家分享一下?
A 程博士:从2006年起,我就开始着手这本书的编写工作,经过4年多的努力,得到了各级领导及相关领域专家的大力支持,能在今年出版,也算是纪念3R发布50周年了。这本书主要论述了实验动物替代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安全评价中的应用,较全面地反映替代技术研究的最新成果。书中除了阐述健康毒理学的各个领域外,还论及了替代方法在生态环境、食品、化妆品、疫苗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和纳米材料评价中的应用,力求给读者一个全景式的认识。希望能对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有所帮助。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没有把本领域的进展完全呈现给读者,希望在本书再版的时候有更多的中国学者加入我们的队伍。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