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也逐渐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并发挥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所起不到的作用。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利用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等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给数学教学增添无穷的魅力,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从而确保课堂教学的优化。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和每个教学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小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始终是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稳定组成部分。如果教师善于用色彩鲜明适度的画面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提问题》时,教师运用三维动画技术,以童话的形式导入新课:“森林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动物,有一天,许多动物在玩游戏,小朋友们找找看,你能找到哪些数?”电脑屏幕依次出现3只小鸟、1只鸡、3只鹿、1只象、2只狮、8只鸭等,学生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再乘机提问:“你能提出一些问题来吗?”学生兴趣盎然,纷纷举手,说出可以提出求和的应用题与比多比少的应用题,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提问题,这样的教学,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要学、乐学,进而主动去学。
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如果只通过简单、枯燥的讲述,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轻易地掌握。采用教学媒体,经过精心设计与制作,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信息量,并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传递教学信息,使学习者能学得更快,学得更好。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在备课、课件的设计和制作上确实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课前的精心设计和准备,却能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课堂上,教师只要点击鼠标,就能在短时间里直观、形象地演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揭示概念。
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由于多媒体的引进,使得课堂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而多样的教学形式又常常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时代,这就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有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动手操作或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作业题,在学习《24小时计时法》前,我布置学生观察在哪儿看过24小时计时法,学生告诉我他通过看电视,了解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是每晚19:00开始;《大风车》节目是18:00开始,有的甚至将它们列成时间表等等。学生都是通过多种媒体进行了解的,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运用多媒体,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计算机容量大,信息的检索、提供、显示及信息类型的转换方便迅速,信息传播效率高的功能优势,巧妙设计练习,激发学生“乐学乐做”的情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应广泛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素材,更多的练习和表现自己能力与成就的机会。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及时获得学生准确、真实的学习成效和学习态度及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学生最容易犯“角的大小与构成角的两边长短有关”的概念性错误。为了克服学生这一错误的认识,我运用多媒体自制了一个CAI课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做法是:在讲完《角的认识》新课后,反馈练习时,依次出示一组练习。(1)根据屏幕上提供的各种图形(图中有的是角,有的是两条没有相交的射线)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结果98%的学生能准确判断;(2)接着出示一组两个大小相等而边的长短不相等的角和两个边的长短相等而大小不等的角的画面,要求学生判断每对角的大小。结果有些学生得到边长的角大这一错误的判断。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抓住事物的本质;(3)为了直观验证他们判断的错误,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以黑色为背景的高亮度的角。此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两条边长短变化时这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和屏幕演示自己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的结论。这种非常直观的演示,为学生积极思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学生根据观察,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手段使用得当,教学媒体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程度,促进学生的认知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优化数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