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语文课堂中的教学要素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除了“人本要素”与“文本要素”外,广泛运用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日益成为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技术要素”。“人本”、“文本”是基础,“技术”是手段,信息技术手段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都必须为教学中的“文本”与“人本”服务,其目的都是为了帮助更好地实现“人”对“文”的理解和运用。有了这样的大前提,才能制定出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多媒体信息技术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生成的有力推手。
立足“文本”,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势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的课型改变很大,除了传统的阅读和作文课型外,综合性学习课已悄然成为第三种常见课型。由于课型的变化,多媒体信息技术需要立足的“文本”不尽相同,在不同课型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技巧也有所区别。
1.发挥直观优势,展示阅读课“文本”魅力
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大量经典名家作品就是阅读教学的“文本”。这些名家经典往往超越时间而存在,相当数量的课文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积累和情感体验相去甚远。为了拉近作品与学生的距离,渐趋完善的多媒体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就有了许多成功的案例。如在教学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时,教师截取鲍西娅假扮法官出场到裁决夏洛克财产一半充公一半归巴萨尼奥的影视资料在课堂上播放,使学生对戏剧艺术形式有了直观的认识,而人物充满个性化的语言又能很好地将学生带入戏剧情境,展示戏剧的魅力,有效增进学生的理解。除了影像资料外,多媒体信息技术还能做到综合运用图片、影像、名家朗读、动画制作等手段将文字转化成静态或动态形象,直观展示阅读文本魅力,使学生获得视听方面的多重感受,进而激发他们的兴趣。
2.发挥高效优势,促进作文教学
作文课的“文本”与阅读课的“文本”有所不同。阅读教学基本是一课对一本,作文课的“文本”则应该理解为是范本——可以是名家经典作品、学生优秀习作,甚至是教师“下水文”。从作文课的教学目标和方法看,“文本”主要起到示范性作用,与传统作文教学相比,运用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作文课容量更大、效率更高,技巧训练也更加到位。在一堂特级教师的《记叙文环境描写》作文训练课堂上,教师先概括环境描写在文章中的几方面作用,之后提供了一些范例并进行练笔指导,学生根据教师规定的情境模仿范例完成环境描写片段训练。最后,教师展示学生练笔作品,并进行点评、总结。在这节并不喧闹的公开课中,教师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拓展了作文课的宽度与深度,多媒体信息技术便捷地为学生模仿提供了直接的文字参照;学生练笔作品的投影展示更培养了学生的自豪感。
3.发挥综合优势,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众所周知,综合性学习课没有固定的教材,教师需要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完成专题训练,课程容量大,专题归纳性强,这样的课型为多媒体信息技术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运用空间。一节成功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综合课能够高效地利用课堂时间、直观展现专题资料,培养语文学习能力,使学生的知识更具有系统性。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寻觅春天的踪迹》就是一个绝佳的范例,教师创造性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学生完成组词竞赛、回顾积累、激情朗读、鉴赏品析等教学环节,收效良好。最让人难忘的是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展开的“诗配画”、“画配诗”环节:教师出诗,学生通过想象画在纸上,投影出的画生动活泼,尽显春之美好;多媒体投影唯美画面,学生为画配诗,诗歌短小灵动,出人意料。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运用中充分体现出直观性、高效性和综合性特征。
关注“人本”,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
当新课程改革进入反思阶段,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育者发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媒体技术滥用的现象。笔者认为教学中应遵循“必须时充分运用,需要时简单运用,无关紧要时坚决不用”的原则。“必须”运用时应该大胆地用好、用充分。对于在文中起到锦上添花作用的环节大可以删减展示内容,能简洁就尽量简洁些。这样不仅不会影响教学效果,还可以使教学重点更加突出,为语文能力训练赢得更加充裕的时间,使训练更到位。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本质上就是对“人本要素”的关注,只有关注了学生学习中可能产生的困难,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突破,才能够使课堂教学真正有实效。
现在,多媒体课件不但教师会做,一些有兴趣的学生也能够做得很好。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对学生主动性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在一节《走进小说世界》的综合性学习课上,学生在分小组实践活动后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制作出了精美的PPT课件。学生选材广泛,既研究了古典小说名著,又涉猎了像《哈利波特》这样的畅销作品。他们的PPT课件呈现了学生自己的研究思路、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充分表达出了自己个性化的体验和感悟。在这样的课堂上,多媒体信息技术不但是教师教学的推手,还是学生展示自己的手段,更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提升到了较高的层次,让学生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了个性阅读体验的表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这种师生主动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是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在未来的课堂上,唱主角的不该只有教师。
提高“技术”水平,为开放式课堂做好充分准备
技术的更新总是走在时代的前面,当我们开始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操作运用自如时,更新的技术手段已经迅速装备到了教学领域。“AMD”技术平台就是基于传统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升级,在这个平台上实现了教师操作系统与学生实践系统的完美融合。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上网浏览、整合信息,课堂已经从封闭环境走向开放。语文课堂的开放是语文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这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寻求自我突破,才能够最快地适应技术革命带来的变化。要想不落伍,教师应有主动学习意识,要乐于接受新的技术,提高自身技术运用水平,并通过与专业知识的整合,发挥出技术手段更大的价值。
总之,无论时代进步到哪个阶段,语文学科还是有着它教学的独特性和能力培养的一般规律,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只有在保留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和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为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