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现代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多媒体教学似乎成为了一种教学时尚,所以,大凡是公开课,几乎清一色都有课件的展示。从某种程度上说,多媒体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是很显著的,它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初中化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以实验为基础,贴近生活实际,特别是对于化学符号系统来说,它是学生后继学习的工具,使用多媒体技术代替实验或进行化学用语教学,往往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下降,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适度使用多媒体技术,以免走入误区。
误区一:用多媒体替代板书
现在教学中使用的课件多数是PPT模式,可以减少手写内容,扩大课容量,例如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例题和习题,都可以通过PPT直接展示在学生面前,甚至有些教师在使用了多媒体以后,一节课下来,黑板上一个字也没有写,将板书的内容都用多媒体代替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学生在上多媒体课时,如果稍有注意力分散,就会漏掉某一知识点,因为多媒体的快速推进,使很多学生跟不上节奏,而且学生没有回头的余地,因为黑板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特别令人费解的是,学生在课后的反馈中出现的问题,往往就是老师课堂上举的反例。如化合价和离子符号,本身就容易混淆,为突出这一重点,教师往往会列举一些反例,但有些学生就写成Mg+2、等错误的形式。本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列举一些反面的例证,是为了防止学生发生类似的错误,以巩固学习成果,但由于没有在黑板上留下痕迹,没有正确的格式固定,致使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出现听课过程中的某段空白,使内容前后无法连贯。所以,板书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是教师与教学内容交互的界面,也是学生与教学内容交互的界面,不能全部以多媒体代替,板书的内容是一节课的灵魂,是学生注意的焦点,也是进行课堂小结的工具,是无法用其他方式加以取代的。
误区二:用多媒体演示代替实验
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的基础,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教学强调过程性,要尊重每位学生通过正确的实验操作过程所获得的结果,也就是操作要正确,但结果可以允许有不同,因为温度、浓度、操作的先后次序等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有些教师上课时以视频实验代替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过分强调结果的统一性,忽视了实验的操作过程,这不仅对实验技能的培养不利,而且会打消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实验的探究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在进行二氧化碳的验证实验时,倒入集气瓶内的澄清石灰水的量要适当,过少容易出现由浑浊又变澄清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本来很正常,但由于教师过分强调实验结果的统一,或学生的实验结论与多媒体中展示的结果不同,有些学生就把这一现象藏起来,没有勇气和信心公开自己的实验现象。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如果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教师只要稍作点拨,关于Ca(OH)2→CaCO3→Ca(HCO3)→CaCO3的系列知识学生就会积极探究,那么后继学习中的硬水、水垢、石灰石的利用等知识也就迎刃而解了。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不能用多媒体取代基础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但一些学生无法完成的实验,如工业制氧气、工业炼铁的过程、因错误的操作而产生的试管破裂等实验,用多媒体的形式演示出来,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都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误区三:注重程式化忽视灵活性
在未来十年的教学发展纲要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成为新一轮教改的方向。教学相长,教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近的中国教育报大幅报道了山东杜郎口中学的教学经验,他们的课堂教学旋风刮走了讲台,卷进了黑板,让每位学生都能通过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来享受学习过程。多媒体应用于课堂教学,如果更多地关注对多媒体课件的操作设计,往往会使教学过程过于程式化。有些教师为了操作方便,整节课都围着电脑和鼠标转,不能及时走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完成教学内容作为课堂推进的标准,往往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打折扣、事倍功半。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更多地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初中化学有很多需要记忆的内容,在进行这些内容的教学时,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如何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如水电解的反应中,引导学生注意氢的符号书写为H,中间的一横表示负极,水的符号为H2O,其中的2:1就是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工业制取氧气的过程可总结为“三化”,即净化、液化、气化。O2、CO、CO2之间的转化和CaO、Ca(OH)2、CaCO3之间的转化可总结为发散性的三角关系和追尾型的三角关系(见下图)。
类似这样的知识点在初中化学中经常见到,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培养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现在的初三学生,面临中考的压力,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有很多学生就是因为害怕记忆或者记忆的方式不对,从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如果教师在备课和了解学生的过程中注重对记忆性知识点的总结,寻找记忆的捷径,学生自然会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的总结和概括不需要多媒体演示,而需要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和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另外,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强调会“读题”,要读出题中的关键词,把握题中的有效信息,这对学生应用知识是有益的,这些也不需要多媒体演示。所以,如果过分强调程式化而忽略灵活性,也会走入多媒体使用的误区。
当然,我们并不是排斥多媒体,只要应用恰当,多媒体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还是明显的,而且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走进课堂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要强调学科特点,强调实用性,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而忽视了教学常规和学科特色。现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已逐渐有取代传统多媒体的趋势,但电子白板能解决板书问题,却无法解决实验问题。相城区教育局教研室对各校的调研,都是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他们就是要听教师的常规课,从常规课中才更能发现教师对教材、学生、教学手段的关注程度。
不论课程改革进行到什么程度,最终的落脚点和归宿是一致的,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我们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功夫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以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为基础,关注学科特色,关注教学效率,有效课堂才会自然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