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掌握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中等实用人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量增长迅速,机械、电子和汽车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同时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专业实训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 就会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效果更加显著;通过人机交互式对话,能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传统教学手段在专业课中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解决由于时间空间条件限制造成的教学局限,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对职业教育的促进作用。
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课件,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具体
中等职业学校实训课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德国 “双元制”教学模式。“双元制”教学模式其中一元就是学生在校内车间进行实训,而校内实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四段教学法”,它包括课前准备讲解理论、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巡回指导和巩固深化评价等四个阶段。教师讲解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或弄懂本次实训课题零部件的构造或其工作原理,零件的外部结构的介绍所采用的是实物或模型的展示,对于零件的内部构造可通过投影仪来展示。采取上述方法,对于比较简单的零部件能基本反映其内部构造,而对于复杂的零部件就难以全面反映其内部构造。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遍推广和使用,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课件就可以展示零部件的三维实物模型,可以360度全方位翻转、移动、缩放,反映零部件真实结构,并通过零部件树独立设置各零件的透明、隐蔽和剖面各属性,就能让学生更加深入清晰地观察零部件内部结构,真正体现交互式教学。比如在讲述柴油机喷油泵柱塞副偶件的构造时,利用上述功能就能充分反映柱塞的径向油道、轴向油道和斜槽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在了解零部件结构的基础上,在计算机上利用多媒体课件,利用三维动画移动鼠标就可以展示这些零部件所组成的系统的工作原理,使静止的零件根据要求运动起来。比如在讲述柱塞泵的工作原理时,移动鼠标点击有关的零件就可以形象反映柱塞泵的供油、泵油开始、泵油终了和回油的工作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和逼真。
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课件,创设情景式实训教学
第二阶段是实训教师演示和示范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实训教师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看清教师示范的每一步骤,教师根据所讲实训的课题的不同,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示范的动作根据所讲的课题难易程度有快有慢,对于较复杂的零部件拆卸、装配需要反复演示其操作步骤,这样往往会使一些易损零件或垫片损坏,不能让学生看到装配的全过程。这种呆板沉闷的教学环境,根本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就能让学生了解掌握装配基本知识、工艺要求和拆装顺序,既保证实训安全,又大大降低了教学成本,活灵活现地把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模拟形象生动的操作情景,使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整个操作过程,并能反复练习直到熟练掌握,真正达到了突出技能培训的教学目的,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模仿兴趣。例如,在多缸发动机曲轴瓦螺栓拧紧的实训教学过程中,利用专业的课件,在计算机上根据正确装配的顺序移动鼠标,点击不同的零件,就可以把零件安装到位,点击常用工具如开口扳手可将螺母拧紧,再点击专用工具如扭力扳手可将所有的螺母按照要求依次拧紧,实现虚拟装配。同时,这个过程还可以反复多次,而且还不会损坏任何的零件和工具,确实降低了实训教学成本,提高了教学的效率。这种虚拟的实训教学模式和现在网上流行的种菜游戏相似,很符合90后学生的学习习惯。这种虚拟装配使学生对所实训的内容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为了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必须在实物上亲自动手,利用各种工具进行操作,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技术和技能。比如在零件装配之前,必须对零件进行清洗,油道疏通,这些内容在计算机上是无法演示的,只有让学生亲自拿毛刷利用清洗剂对零件进行清洗,用压缩空气枪对油道进行疏通,利用扭力扳手按照从中间往两边依次拧紧所有的螺母,并且还要用手扳一下曲轴看转动是否灵活,这些内容在计算机上是无法体验到的,只有亲自动手操作,才会熟能生巧,掌握真正的技术和技能。
另外,一堂实训课所传授的知识量毕竟是有限的,为了能够使学生对所讲的内容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所储存的相关题库,打开考试程序,在计算机上做相关的试题,做完后点击交卷,计算机会立即给出分数,实训教师再根据答题情况给予点评,从而就起到了巩固深化的目的。
总而言之,多媒体技术在机电类实训课教学过程中的普遍使用,确实使机电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