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任务是激发学生产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而正确地使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恰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会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常常会碰到一些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利用常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时,我们可根据教学重难点,运用多媒体所特有的形、色、声、动感的优势辅助教学,让学生感官获得多重刺激,从而使教学中的重难点直观化、具体化、简单化。对其进行有效的突破。
记得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文时,骆驼对于这些从小生活在江南小镇、鱼米之乡的孩子来说,真是遥不可及。面对这些对骆驼如此陌生的学生,想让他们一下子认识到骆驼的睫毛、驼峰及脚掌在沙漠中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单靠书上的语言文字,似乎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时,我先通过多媒体播放沙漠起风沙时的录像,让学生了解沙漠环境的险恶,从学生的动作、语言、表情中,可以看出多媒体所特有的形、色、声、动感,为学习下文作好了铺垫。此时,学生难掩好奇心,并产生疑问: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下,骆驼的睫毛、驼峰和脚掌究竟有什么作用?再播放骆驼在沙漠中行走的录像,使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录像感受当风沙来临时,骆驼的双层睫毛能避免风沙进入眼睛内;肥厚的脚掌能让自己不陷进沙漠里;而驼峰则在作长途旅行时起了极大的作用。
通过图片、录像及相应的文字资料,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轻而易举地帮助学生掌握了课文的内容,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巧用多媒体,诱发生之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作者总是将自己丰富而深厚的情感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而具体形象的东西,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多媒体的恰当使用,一定能给语文教学增光添彩,诱发学生潜在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拉萨的天空》一文时,先让学生读文,从文中感知拉萨天空的特点:湛蓝、透亮。学生的情感已被作者优美的言辞所吸引,此时引导学生读文章,将自己的情感释放在朗读中。可朗读教学不能到此为止,还要引导学生在字里行间体会作者丰富的思想与饱满的情感。此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一系列拉萨天空的图片,让学生说说看完图片后内心的感受,再让学生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接着播放描写拉萨风情的录像,让学生再次受到视觉与听觉的冲击,仿佛身临其境,迫不及待地想要表达自己的情感,而表达情感的最好方法就是朗读。
这样有梯度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课标所提出的循循善诱的原则,使学生获得情感上的一次又一次升华,又诱发了学生潜在的情感,体会了文章的内涵,通过朗读也与作者产生了共鸣。
活用多媒体,培养创造力
小学语文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多媒体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动画演示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使学生得出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的答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使他们将来成为创造型、开拓型人才奠定基础。
如教学《狼与小羊》一课,课文最后一句:“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按照顺向思维,柔弱的小羊是狼的腹中之物已成定局。为了点燃学生创意思维的火花,我采用求异法,边用电脑演示狼恶狠狠扑向小羊的动画边有意提问:“狼是不是把小羊吃掉了呢?”有位学生说:“狼向前扑的时候,掉在前面的陷阱里去了。”我随即演示狼掉进陷阱里的样子,同学们看了高兴得直拍巴掌,求异思维一下活跃起来了。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候,小羊一躲,狼一头撞在大石头上。”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候,被树后的猎人一枪给打死了。”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柔弱的小羊从力气上斗不过狼,可是它凭自己的聪明智慧,从理智上斗倒了狼,躲过了这场劫难。”学生们突破了思维的定势,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想象和小羊活下来的愿望联系在一起,培养了思维的独创性。
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其直观形象、动态性等特点,生动而充分地展现课文的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等特点,使学生为之动情、愉快、振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要我们能正确使用多媒体,定能使多媒体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