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作为先进的教学媒体和手段进入课堂,以其独特的动态以及图、文、声并茂等特点吸引着学生。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体会。
合理利用媒体技术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计算机辅助教学凭借本身的优势创造适合学生认知活动的教学情景,将数学内容按一定结构,用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呈现,使学生乐学、易懂、印象深刻。例如,在平面几何中讲解三角形全等有关知识时,可制作一个课件,使满足全等条件的两个或几个不同色彩三角形在鼠标的控制下,通过旋转、平移、重叠、闪烁等系列动画模拟过程,形象生动地描述图形全等的内涵,便于学生切实理解。又如,在讲述立体几何体中的各种柱体、锥体、台体、球体认识和面积、体积计算公式推出时,可以利用空间图形的分、合、转、拼、移、裁、展等多种形式的动画,再结合有关必要的解说和优美的音乐,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效应。同时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思维,自我挖掘各种图形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有关计算公式的推出,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似有非有,难以理解之苦。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的教学效果。
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有效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多媒体是为教学服务的,事实上无论一个教师是多么善于表达、比划,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和具有共性的知识内容,而这些知识内容又往往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多媒体教学的过程再现等操作,便可以轻松解决问题,有效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讲轨迹一节内容时,充分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性,就很容易使学生理解轨迹的意义。再如,“顺次连接四边形(或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什么图形?”这是一道常见的题目,以前用传统的方法来讲,要在黑板上画出大量的图形,而且很难讲清楚,笔者用几何画板制作了一个课件,动态地展示了当四边形变为“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时,顺次连接四边形(或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图形的变化情况,使学生很容易地掌握了这个规律。
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和严密逻辑的科学。尤其是一些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更是如此。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把一些内隐的思维活动外显,把那些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地演示出来,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属性。
如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两个圆的公共弦、两个圆的位置关系,两个圆公切线时,可以让学生动手去做实验,借助多媒体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刻理解知识的内涵,通过比较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两个圆心之间的距离与半径的关系,掌握其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也进一步认识到了两个圆的公共弦在两个圆的位置的不断变化过程中“渐渐”的成为内、外公切线的事实,给学生以强烈的印象,增强了教学效果。
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是现实世界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反映到人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它是对数学事实和数学理论(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方法等)的本质的认识,它是数学方法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基础。方法则是实施有关思想的技术手段。如分类思想是一种依据本质属性的相同点和差异点,将数学对象分为不同种类。同一事物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结果,无论什么标准,对一种事物分类,应当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对初中学生渗透分类思想的教学难点在于学生很难把握以上原则。即对分类对象所采用的标准不能统一,分类时容易产生重复或遗漏。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可控制的动画功能,可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分类思想方法。
例如,在讲圆周角的证明时,在电脑上显示圆周角的一条边AB在一定的范围旋转,从而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圆心O和圆周角∠BAC的三种关系,能够分三种情况来证明圆周角定理。
利用教学软件能使学生形象直观地从动态图形中理解高度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刻揭示数学思想方法,理解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探索数学知识,而且还可以改善认知环境,使数学对象直观化、形象化。有利于教师化解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益,改进教学方法;有利于拓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精神。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实际,结合学生的心理变化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对所要认知的问题进行充分全面的感知,改革单一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