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由学校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四方面构成。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校园网络文化的出现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因此,如何建设多元、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崭新课题。
● 以章导行,建设网络制度文化
健全、合理的网络制度能把网络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地合成一个整体,为校园网络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有力保证。建设网络制度文化要做好两方面的制度建设。
1.网络设备的管理制度建设
要杜绝各种非自然的故障,使各种网络设备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常见的校园网络设备管理制度有网络设备的使用制度、出借制度、保管制度、维护制度和安全制度等。
2.网络用户的管理制度建设
以规章的形式明确“怎样使用网络是错误的”。如在工作期间,网络必须首先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严禁利用网络进行“玩游戏、聊天、看电影”等非教学活动。
● 以人为本,建设网络行为文化
正确的网络行为有利于网络主体间关系的良性发展,错误的网络行为则可能影响正常的网络秩序、放大网络的负面作用。
1.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
教师要帮助学生增强网络道德水平和自律意识,引导学生安全文明上网,努力净化学生网络环境。小学生应自觉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做到五要五不要。
2.规范教师的网络行为
学校可根据校园网络故障发生的类型来规范教师的网络行为。如在避免因文件传输而引发网络瘫痪时,可建议教师使用大型网站提供的免费电子邮箱和网络硬盘传递文件。如果必须使用网上邻居传递数据时,共享文件夹必须设置访问权限,数据传递结束后应立即取消“共享”设定。
● 开拓创新,建设网络物质文化
网络资源建设是校园网络的基础工程,是开展校园网络文化活动的物质基础,资源建设力度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校园网络文化的成长和规模。
1.网络安全建设
增强网络数据的安全性,保障网络的高效运行,必须在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同时设防。如服务器端必须安装防火墙,用来拦截并过滤有害信息,客户端要安装杀毒软件,并且及时升级。
2.网络资源建设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必须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占有信息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要求校园网络必须能够为师生提供更多的教学信息,更丰富的活动内容。
● 求真务实,建设网络精神文化
建设网络精神文化必须以文化传统、时代精神与未来理想作为价值标准,将网络和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视为价值关怀的目标。
1.加强学校网站建设
校园网站的建设过程是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学校可通过开设网上“自主投稿”专栏,不断丰富其内容,增强其信息的时效性和新颖性,投稿的内容可以是校园新闻、经验论文、书法摄影等,学校定期组织评奖,以激发广大师生参与网络文化建设的兴趣与热情。
2.加强网络平台建设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需要稳定、互动的网络交流平台。对于小学来说,至少要建设好三个平台:一是师生论坛平台。要把论坛建成集思广益、百家争鸣、建言献策的阵地。二是电子备课平台。变个人备课为众人备课,真正实现教学资源的充分共享。三是公共信息发布平台。如通过建立电子屏发布平台,为学校和部门准确、及时地发布通知、公告等信息提供快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