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解决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2011-12-29 00:00:00李春和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22期


  当前,信息技术与其他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已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热点话题,但还存在着诸多不足。
  ● 对课程整合的认识问题
  从一定意义上来看,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可以说是计算机辅助教学提法的深化。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信息传播手段的一种现代教育技术,它创造出新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探索新的学习模式,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此定义也众说纷纭,不过最主流的一种理解是: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一样自然、流畅。这种理解通俗易懂但教师的认识中仍然存在误区。如某些教师不管教什么学科,也不管教学内容,只要是公开课、达标课、示范课等,就必用多媒体课件,否则好象档次不够,教学效果自然就放在第二位。因此,要想普及和推广教育信息化,一定先转变教师的教育观点,让他们摈弃那些错误做法,把信息技术作为基本工具,而不是作为教学水平的一种展示方式。
  ● 学校的硬件设施配备问题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除了需要用到计算机和网络外,还需要一些相应的硬件设施作为辅助,如音响、功放、投影仪、操作控制平台等,这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当前我国存在着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对有些学校特别是一些农村学校,要想实现这些配置就存在着很大难度。即使是一些城镇学校,要想跟上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对于这些学校的教师来说,即使他们对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有了正确的认识,但要想实现教育信息化,却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所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相应地加大投入。否则,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 学校的软件配备问题
  当前,我国的教育资源种类琳琅满目,但教育资源的实用性却不是很强。为了实现计算机与各学科的整合,一些教师势必要亲自制作教学课件。众所周知,制作一个适用的多媒体课件,费时费力,况且所需多媒体素材,无论从教学光盘获取还是从网上下载都存在经费问题,这也不是一般学校所能承受的。
  ● 教师的计算机意识及操作水平问题
  不论是教师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还是使用现成多媒体课件,前提必须是教师会用计算机。尽管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不要求教师必须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但对一些软件的基本知识以及基本使用方法必须要熟练掌握。在信息技术硬件和软件问题解决之后,教师的信息技术意识和应用水平成为最紧迫的问题。这里说的计算机意识和应用水平,是基于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之上的信息技术意识和应用。要想有所提高,一方面需要教师主动丰富并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 实际的教育效果问题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结合自己的授课实际,突破教学重、难点,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设计,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是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所要实现的核心问题。要想真正实现学科整合,需要广大教师在熟练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前提下,认清教育的实质,对所授学科的教育目标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了解教学中的重、难点,认清传统教学方法的优越性和局限性,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最优化的教学活动。
  课程整合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教育改革过程。但随着这一教改实验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的现代教育意识和教育理念也会逐步提高,传统的教育模式也必将被新的教育模式所取代,从而极大地推动中国的教育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