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一家人》教学设计

2011-12-29 00:00:00李芳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22期


  ●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参考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的《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温馨一家人》。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在Word中进行图文混排的方法,为生活、学习提供高效、便利的服务。本课同时还穿插了感恩教育,渗透了德育,让学生体会母亲的辛劳,表达对母亲的感谢。
  ● 学情分析
  由于刚接触计算机不久,大部分学生的操作技能不熟练,有些学生的打字方法及姿势不正确,在Word里插入图片和艺术字不是很精美。大部分农村孩子家里没有计算机,所以知识和能力基础很差,因此小组或同桌间的互助、探讨很难开展;一些城镇学生由于动手能力强,有优越感;还有极少数学生炫耀自己的技术,不利于班内团结和大家的共同进步。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在Word里制作贺卡,能运用设置自选图形格式、设置图片格式、绘图工具、图片工具的各项功能美化贺卡。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合作探究掌握制作贺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为形成终身学习型人格打下基础;激发关爱他人、感恩亲人的感情。
  ● 教学重、难点
  掌握设置自选图形格式、设置图片格式、绘图工具、图片工具的各项功能,综合运用美化贺卡。
  ● 教学资源和环境
  凌波多媒体教学网、网络教室。
  ●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激发兴趣
  幻灯出示一张张漂亮的贺卡:我获奖后和妈妈在一起、我和妈妈比身高、我和妈妈一起画画、我和妈妈一起在海边、我和妈妈一起欣赏枫叶。
  师:这些贺卡漂亮吗?瞧,我和妈妈在一起多开心!多温馨的画面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制作漂亮的贺卡,把它作为母亲节的礼物送给妈妈,好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和家人在一起的温馨,感叹贺卡的漂亮,激发制作贺卡的热情。
  (二)引导实践,合作探究
  1.展示目标:制作贺卡需要哪几个步骤呢?
  (1)学生自学教材29页至31页。
  (2)小组讨论交流需要哪几个步骤。
  (3)汇报讨论结果:制作背景→插入图片→写入祝福话语(学生汇报,师板书)。
  2.教师引导演示这三个步骤的制作过程。
  设计意图: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基础差,第一步矩形背景都不能完成,所以在这里需要教师演示操作过程,引导学生制作。
  3.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实践。
  (1)学生模仿教师的操作,根据教材,尝试制作一张贺卡。
  (2)学生自由操作(小提示:A.我和妈妈的图片放“我的文档—TEACHER文件夹”。B.在操作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及时请教同桌、组员、组长或老师)。
  设计意图:在大体了解了操作步骤后,让学生尝试操作,激发学生的热情,即使能力差的学生,也要求他们及时向同桌、组员、组长或老师请教,保证全体都能动手。
  4.分组研究,筛选问题。
  (1)问:在操作中你有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
  (2)小组成员讨论、筛选问题。
  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在矩形上右击鼠标,没有出现设置自选图形格式选项;插入的图片无法显示;插入的图片不能移动;怎样把竖向的文字改成横向的?图片上的白色怎么去掉?画了两个矩形框,怎么删除多余的?怎样实现图片的缩小、放大的?文本边框怎样设成三条彩线的?图片工具怎样调出来?
  5.共同探究,解决问题。
  (1)出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先看教材上有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个别问题,看组内有没有同伴能解决,请同伴帮助;共性问题,师生共同探究,上机演示,一一解决。
  (2)重点点拨,突破难点。针对大部分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教师应切换到广播模式统一讲解。问:这个问题谁能解决?你是从哪里学会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的?引导学生看教材29页设置环绕方式的方法,演示操作。
  设计意图:同伴互助,解决个性问题;教师再重点点拨,演示操作,解决共性问题。
  6.分组操作,完成制作。
  学生分组制作贺卡,完成快的同学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组长帮助组员全部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三)激励评价,学习借鉴
  1.抽取优秀贺卡,屏幕广播。
  师:大家来评一评:他制作的贺卡能得到几颗星,优点在哪里,缺点在哪里,怎样改进呢?
  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形式地开展学习评价。
  2.自我评价:自己的作品能得到几颗星呢?完成教材32页的评价内容。
  (四)师生小结,拓展探究
  你们还有想知道的问题吗?比如说…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课余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探讨绘图工具、图片工具、设置自选图形格式、设置图片格式等一些其他美化功能。继续完善、美化贺卡。
  ● 教学反思
  怎样才能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呢?我觉得,一是要鼓励学生大胆操作,不能因为怕操作错了,就停在那不动手。要鼓励他们,错了不要紧,可以使用撤消功能来取消错误的操作,大胆实践。二是要让他们养成自读书本的习惯,自己尝试操作,反复试着做。三是要搭配好同桌,能力强弱搭配,这样可以促进班内的教学均衡。四是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选拔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帮助有困难的组员完成学习任务。五是教师的点拨要恰当、得体,给学生留有思考余地,重在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或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