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突尼斯、埃及再到利比亚,“茉莉花革命”引发的政治风暴席卷了中东与北非。基于与乱源地盘根错节的利益联系,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一方面为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颇感痛心,想方设法尽量减少政治乱局对经济产生的负面“溢出效应”。另一方面则急于撇清与卡扎菲之间一度曾有过的亲密关系,大力鼓吹起“阿拉伯民主之春”。忙乱之余,倒也不忘用余光扫一下地处东北亚的朝鲜。
在他们看来,朝鲜的政治理念与中东北非的一些“独裁国家”一脉相承。2月底,法国《费加罗报》毫不掩饰地发表了一篇发自首尔的报道——“朝鲜政权对阿拉伯国家革命深感不安”。文章还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茉莉花”的香气会不会漂洋过海,对朝鲜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就在外界猜测不断之际,朝鲜做出了一些反应。这缘起两件事的“叠加效应”刺激了朝鲜的神经。
“软刺激”是韩国的“对朝心理战”。韩国在离朝鲜直线距离仅40多公里的朝韩军事分界线临津阁大量放飞气球,上面载有各种物品,如传播中东和北非动乱形势、号召民众推翻独裁政权的传单,一元的美钞,以及衣服、食品等民生物资,甚至还有根据朝鲜国内电脑、互联网和手机的配置,量身定做的存有宣传视频的U盘、DVD等。
“硬刺激”是美韩一年一度的联合军演。每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美韩海陆空军事力量一有行动,必会招致朝鲜的激烈反应,朝鲜半岛局势也会随之紧张起来。但几十年来,“狼来了,狼来了”喊多了,演员和观众都无不疲惫。不过今年,狼真的来了。以往的美韩军演,性质上属于应对所谓“朝鲜南侵可能性”的防御性演练,今年则改为以针对朝国内可能出现的“政权崩溃、民众暴乱、军队反叛”等突发事件为假想。
几十年来,朝鲜一直致力于外防武装进攻、内防和平演变。现如今,远在天边的中东乱象丛生,而近在咫尺的韩国又在此时提出“统一元年”的构想。被惹怒了的朝鲜在2月27日一天之内就发表了两个军方声明,放出狠话,要对韩国“心理战的策源地”实施瞄准射击,要“把首尔变成火海”。
不过,三天后,朝鲜外务省发言人又发表谈话,称对美韩已做好对话与对抗的双重准备,归根到底是要保卫和平。此外,朝鲜媒体仍一如既往地报道国家致力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标题是大号黑字——“用熊熊的革命大高潮建设来打碎帝国主义扼杀朝鲜的疯狂举动”。
在这种情况下,朝鲜会爆发“金达莱革命”吗?
对朝鲜半岛事务略有所知的人都会给出比较一致的答案:不会。
有的认为是内部原因,因为朝鲜的政治运行方式比较独特,严密的安全系统维稳防乱的能力很强大,朝鲜国内也根本不具备中东民众那样的意识。有的则认为是外部原因,因为相关国家认同朝鲜所具有的地缘政治和战略价值,不愿也不会让其成为下一个中东。
而朝鲜近期的行动,也发出了一个很明确的信号:要稳定不要乱。
再把目光转回中东和北非,联合国前常务副秘书长马克·布朗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撰文,认为“近几周来爆发的事件……充其量不过是一场思想和人民解放运动的开端。……过渡期的统治者们可能会很快故态复萌,选择稳定,对混乱的民主说‘不’”。
美国学者安东尼·奥罗姆在《政治社会学导论》一书中也提出了如下观点:“国家建设……既会有形式上的不同,又有速度上的不同。……就国家建设的主要成就来看,无非就是看哪种形式能够使其所有的居民享有比较充分的自由和经济的繁荣。”
从这一角度来观察,就会明白为什么朝鲜报纸、电视、杂志和网络等媒体迄今只字未提有关中东北非的消息。朝鲜阻断“坏消息”做法原因有二:首先,自由主义是否就是国家建设、体制转换的“灵丹妙药”,冷战后的国际局势演变迄今难给出明确的答案,今后也只会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胶着战。其次,一个国家的成长,除了国家建设所需条件与实现行动的合理组合之外,还需要对自身在国际体系中的独立性进行合理把握。无独有偶,除了朝鲜,其他东亚国家在有关报道上也各有取舍,应对上更是各有千秋。
其实,最关键一点在于,对于各国在政权建设、国家建设、民主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差异和发展速度,要学会容忍和理解。这样,才能放弃一些妄加的猜测,避免非理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