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红色的墙皮、罗马化的圆拱、爱奥尼亚式立柱让人想起19世纪欧洲殖民者在北非活动频繁的时代,见证了西方现代化潮流与伊斯兰宗教传统之间的碰撞交融。
埃及国家博物馆又称开罗埃及博物馆,于1835年创建在一座公园附近。1858年,品格高尚的法国考古学家马里埃特提醒埃及人别再任由外国探险家来自己的家园偷掠文物,同时帮助他们筹建更大更好的博物馆以便收藏古代艺术品。1863年,开罗埃及博物馆从最初的馆址搬到尼罗河畔一个叫卜腊的地方。由于马里埃特修造的博物馆建筑遭受洪水侵袭,1902年,埃及博物馆再次搬家,挪到了现在所在地——开罗解放广场。
当笔者第一次来到开罗埃及博物馆门前时,完全没有想到它是一座与开罗绝大多数传统建筑样式迥异的西方风格建筑。土红色的墙皮、罗马化的圆拱、爱奥尼亚式立柱让人想起19世纪欧洲殖民者在北非活动频繁的时代,见证了西方现代化潮流与伊斯兰宗教传统之间的碰撞交融。就像大英博物馆、卢浮宫、故宫博物院一样,开罗埃及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件大古董,散发着厚重古朴的文化气息。
走进博物馆,观众的第一印象是壮观,展厅内摆放着许多高达数米的古埃及石雕,绝对令人感到震撼。但观众很快又会觉得有些凌乱,因为埃及博物馆基本上是把众多展品随意地堆放在那里,没有渲染气氛的灯光照明,没有详细丰富的说明文字,没有别出心裁的陈列设计,看上去很像一座大仓库,甚至个别展品上还懒惰地罩着一层灰尘。博物馆内部装修也比较简朴,根本不存在奢华的雕琢与装饰。尽管如此,埃及博物馆仍然像一块强力磁铁吸引着无数游客。这在世界博物馆界是比较罕见的现象。
其实,埃及博物馆的成功充分证明,一座博物馆最重要的东西不是华丽的外表,而是出类拔萃的藏品。埃及博物馆收藏并展示了从法老统治到希腊罗马时代跨越三四千年的历史,拥有震惊世界、独一无二的考古成果,是一座根本无需雕饰的艺术殿堂。数量惊人的明星级文物足以让朴素的埃及博物馆熠熠生辉。
古埃及历史的最佳诠释者
埃及是个文物大国,但也是文物流失大国。19世纪开始掀起的埃及热驱使很多西方探险家、考古学家和文物贩子成群结队地到此探寻古代珍宝,所以现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收藏有来自埃及的文物。
不仅大英博物馆
、卢浮宫、纽约大都会艺术馆、柏林博物馆等大型文物收藏机构拥有数量不菲的埃及古董,连欧美国家的一些迷你型博物馆和私人藏家都能或多或少拿出几件法老时期留下的宝贝,以炫耀自己丰硕的收藏。
虽然对埃及来说,大量文物流失到海外并不是件好事,而且那些丢失的国宝已几乎不可能再追讨回来,但所幸流失的文物在发达国家得到了良好保护,同时向更多的人诉说着辉煌的古埃及文明,直观地介绍了埃及历史。
可以说,目前世界上存在很多有资格解释埃及文明的博物馆。然而,相比于开罗埃及博物馆来说,它们都不是最好的诠释者,毕竟埃及博物馆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在本国日益发达的考古工作支持下,其古埃及文物藏品的数量与质量是任何机构所无法超越的。
今天,埃及博物馆拥有藏品30余万件,远远超出大英博物馆的7万件古埃及文物。要知道,后者向来都以丰富的埃及文物藏品为傲。尽管由于空间限制,绝大多数文物尚存放在博物馆的库房里,但拿出来展出的也至少有6.3万余件,足以令观众目不暇接。如此多的文物就像生动具体的字符,拼贴出一部完整、详尽、细致的古埃及史书。
开罗埃及博物馆共有两层展厅,一层展厅按古埃及历史年代顺序陈列文物,分为上古时期、古王国时期、中王国时期、新王国时期、埃赫那吞时期、第三中间期与希腊罗马时期这几个部分,从公元前3200年跨越到公元4世纪左右。细心的观众肯定能根据不同部分的展品看出埃及文明发展的特色与规律,即由简朴到奢华,“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最终毁于外族入侵。
埃及上古时期是氏族部落逐渐解体、早期国家开始出现的阶段。当时最有名的人物是美尼斯,他首次统一埃及南北方,建立了埃及第一个王朝。在博物馆显要位置展示的纳尔迈调色板便反映了美尼斯发动统一战争的历史事件。调色板的正面,国王戴着象征上埃及(埃及南部)的白冠,正在用手中的权杖击打敌人。调色板的背面,国王戴着象征下埃及(埃及北部)的红冠,正在巡视战败的敌人。下面还有两头脖子相交、貌似恐龙的怪物,寓意着上下埃及的统一。
纳尔迈调色板的图片经常出现在与世界历史或艺术史有关的书籍上,似乎是埃及上古时代的象征。不可否认,调色板上的人物和动物浮雕确实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而且采用了古埃及绘画浮雕一直通行的“正面律”手法,如此复杂精美的上古时代作品恐怕很难再找到第二件了。
埃及古王国时代是从第三王朝开始的,随着第六王朝的灭亡而终结。这一时代也称“金字塔时代”,因为埃及历史上最宏伟的金字塔都修建在古王国时期。埃及博物馆向观众展示了金字塔时代著名法老的雕像,包括在萨卡拉修建了层级金字塔的乔塞尔,在吉萨修造了举世闻名的大金字塔的胡夫、哈夫拉与孟考拉等。
除了国王雕像,博物馆还展示了古王国时代普通人的生活状况。比如,展厅中有一尊惹人发笑的雕像,表现了矮人塞纳波和他妻儿们的幸福生活。矮人塞纳波头大身子小,看起来有些滑稽。尽管他是个残疾人,但妻子依然用手轻轻搂住他的腰,让人感觉情意绵绵。
古王国时代结束后,埃及进入四分五裂的第一中间期,然后被中王国重新统一。中王国包括第十一和第十二王朝,即公元前2060年到公元前1786年,相当于中国传说中的夏朝。
中王国时期的步兵俑说明那个时候埃及人打仗的主力是轻装步兵,还没有发明战车等重型武器。直到再次陷入分裂的第二中间期,战车才由外族入侵者喜克索斯人介绍给埃及。所以,从第二中间期的混乱中诞生的新王国(相当于中国商朝统治时期)创作了许多表现法老驾驭战车参加战斗的绘画与浮雕。因为埃及的政治势力和经济水平在新王国达到顶峰,这个时期的法老雕像被塑造得十分精美而且庞大,观众一进入埃及博物馆便看到的那尊四米多高的巨像就是阿蒙霍特普三世和王后提叶及三个女儿的组雕。
新王国发生过一场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领袖是第十八王朝的法老埃赫那吞。这位脸部硕长、嘴唇丰厚、细腰肥臀的“怪人”在历史上备受争议,但他推崇的注重写实的阿玛尔纳艺术在埃及美术史上留下了个性色彩最为鲜明的一笔,因此博物馆开辟了专门陈列埃赫那吞时期文物的展厅。
埃及博物馆本次丢失的18件珍贵文物中,就有一件手捧祭盘头、戴蓝冠的埃赫那吞法老小型石雕,所幸它已经被一位16岁的少年在解放广场的垃圾桶中找到。
惊世宝藏的存放之处
埃及博物馆的二层是专题展厅,这里展出了从墓葬中发掘出来的石棺和各种阴森的陪葬品,其中最令观众感兴趣的是来自图坦卡蒙法老陵墓的神秘宝藏。
图坦卡蒙法老是新王国第十八王朝倒数第二位统治者,宗教改革者埃赫那吞的儿子。他一生没有太多建树,年方19岁时就离奇死亡,很多人怀疑他是夺权阴谋的牺牲品,也有人认为他死于意外事故。直到今天,图坦卡蒙法老的死因仍旧是个未解之谜。科学家们对他的木乃伊进行各种鉴定,但始终不能给出最令人信服的答案。
法老的死因疑点重重,他的墓葬更加扑朔迷离。
新王国时期,法老们吸取前辈教训,不敢再建造容易成为盗墓贼目标的金字塔,而是寻找深山幽谷秘密开凿墓穴。经过不断积累,埃及南部城市卢克索附近的山谷里出现了皇家专有墓葬群,人们称之为“帝王谷”。
“帝王谷”比金字塔隐蔽得多,但仍然难逃被盗的厄运,近代西方考古学家在那里几乎找不到什么完整的墓葬。
1922年,英国考古学家卡特在卡纳冯勋爵的赞助下寻找图坦卡蒙法老的陵寝,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探到墓穴入口。他们无视门口的诅咒铭文进入墓穴,惊喜地发现这座墓葬从来没有被盗过,里面成堆的陪葬品让人目瞪口呆。事后,上万件图坦卡蒙宝物被运到开罗埃及博物馆珍藏。
图坦卡蒙法老陵寝被发现的消息震惊了世界,这次行动成为20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然而,灾难接踵而来,降临到与挖掘图坦卡蒙墓葬相关人员的头上,短短几年中竟有22人莫名其妙死亡。甚至到了1972年,当图坦卡蒙墓葬文物被运到英国展出时,开罗埃及博物馆馆长加麦尔·梅赫莱尔竟死于心脏病突发,负责安排展出的承包商也在展览开幕前夕猝死。
图坦卡蒙金面罩是最知名的文物,连开罗街头小贩兜售的纪念品中都有它的粗糙仿品。这副金面罩是直接套在法老木乃伊头部的,系用纯金打造,重达11千克,如实反映了法老的年轻容貌。除了黄金,面罩还点缀着天青石、绿松石、白石英、黑曜石、红玛瑙等宝石,勾勒出法老的眼睛、胡须和饰物。
图坦卡蒙的两尊灵魂雕像高达两米,手持长棍与圆头槌,原本放在法老棺室的入口。它们的头部、肩部、胸部和腰部用金箔包裹,其余地方涂以黑色沥青,象征肥沃的尼罗河淤泥。两尊雕像的比例十分协调,但黑色的身躯让它们“阴气”逼人。
雕塑作品并不只这两件,图坦卡蒙法老似乎是个自我感觉良好的统治者,他的陪葬品中有很多表现其俊美形象的雕刻作品。这里有纸草筏上的图坦卡蒙,有豹背上的图坦卡蒙,还有门卡特女神托举着的图坦卡蒙。第三件作品非常有趣,门卡特女神留着又长又直的头发,拥有苗条性感的身材,她把图坦卡蒙顶在头上,一手扶着法老股部,一手托着法老双脚,很像双人花样滑冰的某个姿势。这尊雕像意在表现图坦卡蒙在门卡特女神带领下顺利穿过冥界,达到永生的境地。它也是2011年动乱中丢失的文物之一,幸亏人们已经把它找了回来。
盛殓法老尸体的棺材肯定是墓葬品中最核心的物件。图坦卡蒙的三层棺椁一个套着一个,最里面的那个是用纯金打造的,外面两个则是木质镶金。这些棺材都呈现出人形,写实地雕刻出法老的面部。棺材内外都刻绘着精美图案,有超度死者的象形文字,有跪着伸开巨大翅膀的冥界女神伊西斯。
除此之外,包金战车、贴金木箱、黄金宝座等大型文物也特别引人注目。
图坦卡蒙陵墓还出土了不计其数的珠宝首饰、护身符和雪花石膏器皿。每件作品都毫不吝惜地使用贵重材料,精美得让人赞不绝口。
伟大法老的终极归宿
埃及博物馆的二层还有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展厅——皇家木乃伊陈列。这里展出了埃及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十多位法老的尸骸。
因为相信“来世”,古埃及人习惯把死者制作成木乃伊,以便把灵魂保留在身体内。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记载,埃及人先把尸体进行解剖,掏出心、肝、肺、肠、胃等内脏,并设法取出大脑,再把填充了香料的尸体埋到食盐堆中做脱水处理。个把月后,他们取出干尸,用针线缝合破口,并缠上亚麻布。木乃伊就这样做成了。
在古埃及,不管穷人还是富人,死后几乎都会被做成木乃伊。家属甚至把猫、鳄鱼、猫头鹰等动物也做成木乃伊陪着主人一起前往来世。
所以,埃及木乃伊的数量相当庞大,以至于19、20世纪的时候,缺乏文物保护意识的埃及居民把木乃伊当作优质燃料,还有人认为用木乃伊磨的粉可以治病。的确,东西多了就不值钱。但法老的木乃伊绝对是“限量版”。
观众一进入埃及博物馆的皇家木乃伊陈列展厅,立即会觉得毛骨悚然。昏暗的灯光下,一张张狰狞可怖的面孔裸露在裹尸布外,很难想象他们曾是叱咤风云、英武非凡的万民之王。
隔着展柜玻璃,观众仿佛在咫尺之间接触了历史,因为那些声名远播的法老们就安静地躺在眼前。他们基本上是第十八王朝和第十九王朝的法老,古埃及在这些人的治理下多次赢得对外战争,走向了文明巅峰。
图特摩斯一世是位功勋卓著的国王,他征服了埃及南部的努比亚,并扩张到亚洲的叙利亚和巴勒斯坦。
哈特舍普苏特是古埃及的“武则天”,历史上惟一的女法老。她与丈夫图特摩斯二世是同父异母兄妹,趁丈夫死后法定继承人年龄幼小夺取了政权。哈特舍普苏特奉行和平外交的策略,为埃及的经济繁荣做出极大贡献。然而,埃及的传统不能容忍女人当政,曾被哈特舍普苏特贬黜的图特摩斯三世长大后重新夺回大权,并命人毁掉了所有关于女王的文字、雕塑和绘画。
为了防止被盗,哈特舍普苏特的木乃伊早在古埃及时代就被祭司们转移到了并不属于她的墓穴中,因此考古学家们很长时间里都没能认出她的尸体,仅仅把它当作普通人的木乃伊存放在埃及博物馆里。直到21世纪,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主席哈瓦斯博士主持鉴定木乃伊身份的项目,从哈特舍普苏特自己坟墓中留下来的内脏遗骸上获取到基因片段,才最终确定那具无名尸体就是女王本人。
埃及历史上最伟大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也在博物馆中展出。这位法老建立了地跨亚非的“埃及帝国”,许多艺术作品都描绘他的伟大形象。如今,拉美西斯二世只剩下丑陋的尸骸,他创造的辉煌成就早已灰飞烟灭。
开罗埃及博物馆是埃及人的骄傲。然而,2011年的文物遭劫事件却使它蒙羞。无需雕饰的艺术殿堂不等于无需保护。祝愿丢失的文物能早日完好无损地回到埃及博物馆,也希望人们认真对待祖先留下的遗产。
(作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