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之音的前世今生

2011-12-29 00:00:00关世杰温基晎
世界知识 2011年6期


  美国广播理事会(BBG)在向国会提交的2012年财政预算方案中提到,该机构将裁减美国之音传统的中文广播和电视节目,集中于以新媒体技术为支撑的中文网站报道。 这一新策略承认新媒体在中国日益增加的重要性。
  
  据《华盛顿时报》报道,2月14日,美国广播理事会(BBG)向国会提交了2012年年度预算案,美国之音将从今年10月1日起停止专门针对中国大陆的汉语普通话和粤语的短波、中波广播及卫星电视节目,仅保留其中文网站,并大幅度裁员。
  如果国会通过这一方案,那么自2011年10月开始,在美国之音的44种语言对外广播中,将有两种语言广播的预算被删减,一种是克罗西亚语,一种是汉语。汉语广播的预算将被削减800万美元,普通话广播节目的69名员工被裁减后将只剩31人;粤语广播的7名员工将全部被裁撤。
  媒体称,广播理事会发言人利蒂希娅·金表示,美国之音对华中文广播停止后,相关节目会通过自由亚洲电台继续对中国播放,而美国之音中文部将专注于互联网和手机的信息传播。
  
  冷战中的利器
  
  美国之音是全球最大的国际广播电台之一。 它现在以44种语言,每周向世界各地播放1300多个小时的广播和电视节目。美国之音有1140多名正式员工以及众多合同工,在美国及世界一些地区有22个记者站,派有30多名记者。同时,美国之音还在世界各地聘用几百名特约记者。
  美国之音的成立,与无线电通讯技术的发明密切相关。1894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在家里用无线电打响了10米以外的电铃;同一年,俄国人波波夫制成了第一台无线电接收机。1920年11月,世界上第一座领有执照的广播电台美国匹兹堡KDKA电台正式开播。随着无线电广播技术的发展,无线电广播在美国国内得到推广应用,之后很快被运用于对外宣传,成为强国实施国际传播的主要媒体,美国建立了相应的常设对外宣传机构。1927年,英国建立了英国广播公司(BBC)进行电台广播,1932年开始对海外进行无线电广播。1929年,莫斯科广播电台对外广播。同年,德国开始对外广播。美国在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把无线电广播作为通过做广告获得商业利润的工具。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随即于1942年创建了美国之音。从战前的30年代到二战结束,在帝国主义国家和苏联之间、在交战国之间,形成了广播大战。很明显,这类对外广播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在冷战前期和中期,无线电广播成为冷战中双方的主要宣传媒体。利用无线电广播作为谋取政治利益的工具,在冷战时期达到了高潮。在对苏联的宣传战中,美国在西方国家中表现突出。1948年,美国通过《史密斯—门德法案》,使建立常设的对外宣传机构合法化。1953年,建立了美国新闻署。它集中了对外文化交流和宣传的主要手段,利用广播、新闻出版、影视等各种媒体,宣传美国的对外政策和意识形态,推销和宣传美国的形象。在美国之音外,还成立了三个新电台,把广播传到了“铁幕”的另一端:1949年,针对东欧建立了“自由欧洲广播电台”,用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等语言进行广播;针对苏联建立了 “从布尔什维克主义下解放电台”,1956年改为“解放电台”,1963年改称“自由广播电台”;1985年,开办了马蒂电台,针对古巴进行广播。这些电台拥有来自美国政府的资金,作为美国政府的喉舌,从事对外宣传。但是前两家电台在创办之初是打着民营的独立广播电台的旗号存在的。1951年,美国杜鲁门总统设立了隶属于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心理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