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公布《中国安全保障报告》

2011-12-29 00:00:00唐宁
世界知识 2011年9期


  尽管报告声明只代表研究者的观点,不代表日本政府或防卫省观点,但事实上这些观点与日本政府和防卫省的观点是吻合的,同时它也反映了当前日本社会对中国的普遍认识。
  
  自3月11日日本发生地震、海啸及核泄露事件以来,日本社会进入了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用其首相营直人的话来说,“必须要设想如果东日本全毁的状况”。日本的救灾和灾后的恢复牵动着整个世界的目光:日本政府如何实施自救,国际社会又如何提供帮助。如何尽快实施灾后重建,又如何从核泄露所带来的危害和恐怖中走出。面对如此惨烈的灾难,很多人都会认为日本将倾全力救灾,但事实是,近一个时期以来,日本仍不断挑起与周边国家的各种摩擦。先是公布教科书修订方案,引发了韩国方面的强烈不满;3月底,日本政府又指责中国直升机过于靠近日本自卫队的舰艇,并通过外交途径向中方提出“抗议”;4月6日,日本推出了《中国安全保障报告》,渲染“日本自卫队和中国军队之间发生摩擦的可能性难以否定”。
  《中国安全保障报告》由日本防卫省的战略研究机构“防卫研究所”发布。这是一份分析中国军事动向的报告,也是该研究所第一次单独发表有关中国的军事研究报告。该报告以去年发生在钓鱼岛附近海域的“中日撞船事件”为背景,指称中国近年来急速发展海洋军事力量,并因此对日本和日美安保体系构成威胁。
  报告称,中国军队正在为扩大海洋权益和海上资源运输线而强化军事实力,尤其是近年来在东海等海域频繁举行“远洋训练”,使得这种训练趋于经常化。同时还指出,中国不仅在领土问题上,在宇宙和海洋权益方面,也在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强化自己的实力。
  报告分析了中国军队近年来开发的新型武器,称日本自卫队和中国军队之间发生摩擦的可能性难以否定。报告还担心,由于日中两国政府和军队之间还没有建立一种联络机制,防卫方面的交流也欠缺,政府之间的相互信赖更是不足,因此发生摩擦的危险性增大。
  报告称,经济发展带来的国家利益扩大是中国增强军事力量的背景,同时要求中国为消除周边各国的忧虑做出努力。报告还呼吁日本政府“提高警惕”。
  虽然防卫省人士解释称,该报告并非专门选择这个敏感时刻发表,所谓“不测事态”也不代表防卫省和政府的观点。但这样的说法,大概连日本人自己都会觉得不可信吧。事实上,防卫研究所“警惕中国”的言论长期存在。从上个世纪末起,其就一直称中国的军力发展对日本存在威胁,并不断要求中国增加透明度。这次该报告出笼后,日本媒体予以大量转载,并给出了很多的评论,显示了这份报告的不平常。《产经新闻》在4月7日用了很长的篇幅介绍这份报告,它指出,这份报告显示了“中国在国际活动中也不忘记夸示军事力量”,并称,防卫研究所通常每年度都要发表《东亚战略概观》,主要概括东亚地区军事、政治、经济情况。而这次增加的《中国安全保障报告》将焦点对准了中国中长期的军事动向。共同社的评论则称,这是日本首次以特定国家为对象发布此类报告,反映了日本政府对中国军力增强的警惕。《读卖新闻》称,防卫研究所的这份报告突出了日中之间可能发生偶然冲突的危险。
  对日本在此时出台这份专门针对中国的《中国安全保障报告》,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研究员江新凤谈了她的看法。她认为,该报告的主要目的是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现状、军事外交及中国的意图,重点是海军、空军和二炮。报告中大量引用的资料多来自日本《防卫白皮书》、美国国防部《涉华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中国的国防白皮书、《解放军报》、《人民日报》等,但贯穿全文的主要基调是对中国军事力量发展和中国崛起的担忧,并要求中国通过具体行动消除周边国家的忧虑,基本观点与日本新防卫大纲一致。尽管报告声明只代表研究者的观点,不代表日本政府或防卫省观点,但事实上这些观点与日本政府和防卫省的观点是吻合的,同时它也反映了当前日本社会对中国的普遍认识。
  其实,仔细研读这份报告,不难看出日本政府的真正意图。在本应举国救灾和消除核泄露这种钝刀割肉对人心理产生威胁的特殊时期,日本却推出这份报告,不能不让人对日本对待周边国家的态度产生质疑。在日本地震后的第一时间里,中国等周边国家出人出力,慷慨相助,日本却在此时刻意放大与邻国间的矛盾,甚至耸人听闻地用了“日本自卫队和中国军队之间发生摩擦的可能性难以否定”一词。日本这种做法,让人实在难以理解。